《面对面的对话—“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美国之旅》—张立东 原载《中国文物报》2002年5月24日,后收入《古史考》第九卷.docVIP

《面对面的对话—“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美国之旅》—张立东 原载《中国文物报》2002年5月24日,后收入《古史考》第九卷.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面对面的对话—“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美国之旅》—张立东 原载《中国文物报》2002年5月24日,后收入《古史考》第九卷.doc

编者按:夏商周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十分特殊的阶段:零星的文明因素汇聚成河,中国最早的王朝诞生并定鼎中原;中国文明和华夏传统的若干基本特征在这一阶段成熟并随着早期王朝的东征西讨、文化交流特别是西周分封制度的复制催生而普世化……夏商周三代是一个历史有记载但记载过于简陋、不足凭信的时代,约略相当于国际学术界所说的原史时代,它需要用考古学、历史学的知识来夹攻以及一切相关学科的通力合作,才能有所收获。中国的学术界从太史公司马迁开始就在三代年代与史实的问题聚讼纷纭,考据文献汗牛充栋;中国几代考古学人——开创者,后继者,主持者以及参与者,可以说大都是在三代史实以及年代的真伪问题上耗尽了生命的灯油,试图照亮这历史与史前、文明与野蛮之间的混沌,廓清中国文明的根源;中国考古学因此被国外同行认为具有太多的历史情结。? 随着科学的进步,特别是考古学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及大量新材料的面世,终于为重新认识三代问题提供了新的机遇。从1996年开始,国家耗费巨资组织“夏商周断代工程”,聚集200余位不同学科的专家,划分9个课题44个专题,历时4年,进行联合攻关,希望将夏商周时期的年代学进一步科学化、量化,从而为深入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工程之浩大、组织之严密、投入之庞大,均为前所未有。? 工程的研究结果不仅推进了学术上的认识,工程对参与其中的各类专家无疑也是一次难得的多学科合作研究的锻炼,积累的各种经验和教训颇可资以后借鉴。因此,工程引起各方广泛关注势所必然。本报5版曾经编发过刘星先生等《缺席的对话》,介绍海外学者评说断代工程,现在再次编发张立东先生《面对面的对话》,介绍断代工程专家代表在美国与国际学术界面对面就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成果进行交流的情况,以拓宽视野,推动对中国早期文明的认识和学术的进步。应美国学者邀请,举世瞩目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今年4月份在美国首次正式亮相。? “工程”代表在华盛顿和芝加哥共参与了3场讨论。参与讨论的“工程”专家有:“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李学勤,“工程”专家组副组长、首席科学家、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仇士华,“工程”专家组成员、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张长寿,“工程”专家组成员、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张培瑜。参与讨论的学者有:斯坦福大学哲学系教授倪德卫、芝加哥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教授夏含夷、斯坦福大学宗教研究系教授邵东方和斯坦福大学亚洲宗教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蒋祖棣。从各方为参加讨论准备的文章可以看出,参与学者对此次讨论都十分重视,做了非常认真的准备。全程参与这几场讨论以后,笔者非常乐意与关注“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学界同仁分享这次讨论会的有关情况。? 4月4—7日在华盛顿召开的“亚洲学会”2002年年会上,举行了2场关于“夏商周断代工程”的讨论。一是4月5日下午由哈佛大学人类学系李润权教授主持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交流与争论”专题会议;二是4月6日晚上由“古代中国研究会”主办、芝加哥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夏含夷教授主持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圆桌会议”。? 在专题会议上,李学勤《“夏商周断代工程”:方法和成果》介绍了“工程”的缘起与过程,特别强调“工程”虽然是由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发起的,而且得到政府的资金支持,但其本身是一种学者行为。“工程”研究方法的特点是把与年代学有关的考古学、历史学、古文字学、天文学和科技测年技术等结合起来,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具体的研究途径主要是2条:一是对传世和出土的文献进行整理和研究,通过对其中的天文、历法记录进行计算推定一些事件的年代;二是对有典型意义的考古遗址和墓葬材料进行分期研究,并做必要的发掘,取得系列样品,进行常规和加速器质谱仪的14C测年。他简单介绍了“工程”的主要基础性工作和成果,并说这些成果已经公布于2000年出版的《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性成果报告(简本)》中,而报告的繁本正在编写之中。张培瑜的《传世和出土文献中夏商周天象和年代信息的分析研究》指出汉代有2组关于夏商周年代的数据:一是殷历的夏431年、商496年和周826年;二是三统历的夏432年、商629年和周867年。参照对中国历史上420世577个帝王在位年数的统计,三代积年当以低年说较为可信。传世文献中有关历日天象的记载多出后人之手,《国语》所载武王伐纣时的天象至少有3种是后人推算加入的。与此不同,伐纣时五星聚的时间和位置不可能是后人推算或伪造的。在武王伐纣前后的公元前1019年,曾发生过五星聚于房,而在40年前的前1059年,另有五星聚于井。武王伐纣应在前1019年前后。根据古文字学家排出的前后序列,他对殷墟宾组卜辞的5次月食进行了计算,得出了惟一证认结果,从而计算出武丁和祖庚的可能年代范围是前1246—前1181年。? 倪

文档评论(0)

weiwoduzu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