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八旬笑容诚可掬.doc
八旬笑容诚可掬
郭天奎
父母亲今年都87岁,脸上布满皱纹。这几年每逢年过节看望他们,总是喜上眉梢,乐乐呵呵……。父亲嬉说:工资涨了又有补助……;母亲笑言:好时候,又发米面又发油,养老尊老都发钱……。是啊,我们家住在山区—沁水县端氏镇郭家岭,父亲是退休教师,母亲是农民。从前自然条件不好,家庭人口大,经济状况差,今和昔比,老人的皱纹记载了以往的艰辛,笑容描绘着今天的幸福。
一
郭家岭位于沁河(端氏—嘉峰段)西南七、八里的山岭上,在以往全庄多住土窑,东西一字排开,出门不是上山就是下坡,羊肠小路两边布满灌木和蒿草。我们家是用土坯石块垒成的院墙,大门的木牌匾上刻有“耕读传家”的铭句,家住院里的土窑洞,家中老式方桌中的小红木箱有“书中有黄金”的五个鎏金字,中堂两边书写着“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对联。父亲个不高,非常有毅力,非常乐观。母亲文化不高,上过三冬天的学,但经常念叨两句“人之初,性本善”三字经,但他们热爱劳动,忠厚宽容,勤奋节俭的言行却一直激励着我们一步一步成长。
二
父亲是小学教师,七岁时就跟着父亲上学一直到五年级。他先后在沁水县固县安沟小学,嘉峰柿沟小学,郭南小学,端氏镇常山岭,大岭,横头等山区小学教书。组织分配到哪儿,他从不挑剔,一直在山区任教四十余载。
从我们家到固县安沟六十余里,出门上山下沟荆棘综错,杂草丛生,羊肠小道,乱石堆堆,若逢下雨,欲哭无泪。二十里到沁河边,涨水期坐木船过河,若赶不上坐船,只能淌水过河。记得几次和父亲从鼓山渡口过河,河水达父亲腋下漫过我头,父亲头顶着他的旧挎包和衣裤,一手提着我一步一步涉过对岸。在冬天过沁河走柏枝桥(这种桥是用木头做成桥腿,放上横梁,放上柏枝,上面垫上厚厚一层土)如桥坏了就走冰桥。在端氏才有公路,那时的公路也是沙土路,时常坑坑洼洼,拉人的班车很少,要赶上坐车是不容易的,并且也坐不了总里程的五分之一。当时公路上跑的大都是大车(四五匹马驾的车)和平车,骑自行车就是先进行列,若能碰到一个热心的车手坐三里五里大车已经很感谢了。每遇一个卡车经过,一道土灰久久不能平息。真是:颠颠簸簸车轮奔,股股土灰道上飞,行人路上难吸气,到家衣裤满身灰,若是赶路摸了黑,想起李白一句诗,“黄鹤之飞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缘。
三
鱼儿离不开水,人也离不开水,全庄人家有一部共同史。离庄一公里的沟边有一口井,深两丈,泉水不大,流量凑乎全庄人吃用。去井上挑水要从七米深的石缝中攀到井底把水舀到桶里,沿缝返上来钓上水桶算是抢到一担水。所谓抢,因为大家都要按时上地,早起抢水才不误农活,再者迟到了水浅就发浑浊。回家要沉半天才能用,母亲就是当时抢水的一员。那时候队里分煤取暖只在冬季,热季做饭烧火全用柴禾。冬天每户每月二百斤煤。不够用自己去五十里外的永安担煤。这种差事我小时候就去过几次,一次能挑五十斤。闲时大家就上山砍柴,家家把门前的柴禾垛的高高一大堆,每逢节假我们弟兄几个就随父亲上山砍柴,父亲能担一百几十斤,我们也能挑百把斤几十斤。父亲不但教书敬业,而且上地劳动也是好把式,担挑、犁种、收割、扬场样样在行。每到假期参加队里的劳动勇于争先,自留地里的活也做得干净利落。
四
丘陵山区土地贫瘠,十年九旱靠天吃饭,虽然人均土地不少,且辛勤劳作,但每年人均二百八十斤基本口粮(粗粮)。尽管后来每人有二分自留地还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我记得小时候家里的基本饭谱就是:早糊饭、午米琪、晚米羹(这些饭的主料就是玉米面和酸菜做成),早上要吃上疙瘩(玉米面做成)就算是好生活。上边说到酸菜,我得顺便说一下,至少有两种:一种是萝卜叶或蔓菁叶和萝卜或蔓菁拌成的叫好菜;一种是秋天摘的黄豆叶加萝卜拌成的叫黑菜,它们通称酸菜。我们家每年做一大缸好菜,两大缸黑菜才够用。
说到穿我想起一段顺口溜:尼龙袜不上底,毛哔叽裤络脚底,中山装华达呢,方口鞋亮亮地。这是人们当时心中的偶像,我们兄弟姊妹盼过年就盼穿上新的蓝小布西式裤和妈妈手工做的灯芯绒方口鞋。妈妈是织布能手,每年做几个小布,到染坊染成蓝色,每当过年我们穿上这样的新衣裳心里美滋滋乐融融,父母亲的衣服几年也不更新,力求孩子们能每年一换。我们家的窑洞二十几平米,有时八九口人挤在一个家,晚上两个或三个人睡一个床铺,父母亲总教我们年长的让年小的,年幼的尊敬年长的,大家不许打闹不许争吵。
五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一九八二年土地承包给农户,农民有了很大的自主权,种什么,怎么种,因地制宜,科学安排,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我们家分到了四十亩责任田,几年后父母都年过花甲,父亲退休,虽有工资,但他们坚持劳动,每天下地生产还养上了四头牛,随着哥哥们的学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家境好起来,家里有了收音机,黑白电视,缝纫机,自行车。生活逐步提高,收入年年递增。以往逢年过节吃白面,如今白面家常饭,以前穿的讲究干净不烂,现在讲的是质量新款。社会发展了生活变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