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 文言整体阅读(史传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十九 文言整体阅读(史传文).doc

十九 文言整体阅读(史传文)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齐桓公伐楚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 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候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隶。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 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谷①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候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屈完及诸侯盟。 (选自《左传·齐桓公伐楚》) 【注】①不谷:不善,我,是诸侯自称的谦辞。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 处:居住 B.不虞君之涉吾地也 虞:料到 C.赐我先君履 履:鞋子 D.夏,楚子使屈完如师 如:到……去 【解析】履:践踏,这里指足迹所践踏的地方,即齐国可以征伐的范围。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D) A.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B.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C.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大王来何操 D.楚国方城以为城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解析】A句中两个“以”均为介词,用,拿,此处引申为“率领”的意思。B句中两个“之”均为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C句中两个“何”均为代词,“什么”的意思。D句中,前一个“为” 是动词,“当作”的意思,后一个“为”是介词,“替、给”的意思。 3.下列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 A.对曰/君若以德绥/诸候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B.对曰/君若以德绥诸候/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C.对曰/君若以德绥诸候/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D.对曰/君若以德绥诸候/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解析】C句翻译:屈完回答说:“如果您用仁德来安抚诸侯,哪个敢不顺服?如果您用武力的话,那么楚国就把方城山当作城墙,把汉水当作护城河,您的兵马虽然众多,恐怕也没有用处!” 4.下列各句对文章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师进,次于陉”,指的是由于楚国态度较强硬,诸侯的军队便向前推进到陉,对楚国施加压力。“师退,次于召陵”,指楚国的军队后撤至召陵。 B.管仲对楚王使者所说的话,是在无理之中强行找出的借口;齐侯对屈完所说的话,则于言谈中透露出一副霸主神气。 C.楚国使者的对答,随机应变,无懈可击,尤其是屈完的回答,不卑不亢,委婉中带着强硬,是绝好的外交辞令。 D.全文写齐桓公为了称霸天下,而率领多国军队去攻打楚国,但楚国毫不示弱,最终,齐国并没有达到目的。 【解析】“师退,次于召陵”,指的是诸侯的军队向后撤,驻扎在召陵。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五候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 译文:五等诸侯和九州伯长,你都有权征讨他们,从而辅佐好周王室。 (2)昭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译文:周昭王南巡没有回国,您还是到水边去问一问吧。 (3)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译文:难道是为了我吗?他们不过是为了继承先君的友好关系罢了。 【解析】在全句通顺的前提下,(1)句重点关注“女、征、夹辅”三个词语的翻译;“五候九伯”可照搬,译为“诸侯”属正确。(2)句重点关注“其、诸、水滨”三个词语的翻译。(3)句重点关注“岂、好”两个词,“先君之好是继”是宾语前置句,翻译时要先译动词谓语“继”,后译“先君之好”。 【参考译文】 鲁僖公四年的春天,齐桓公率领诸侯国的军队攻打蔡国。蔡国溃败,接着又去攻打楚国。 楚成王派使节到齐军对齐桓公说:“您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 因此牛马发情相逐也到不了双方的疆土。没想到您进入了我们的国土,这是什么缘故?”管仲回答说:“从前召康公命令我们先君大公说:‘五等诸侯和九州长官,你都有权征讨他们,从而辅佐好周王室。’召康公还给了我们先君征讨的范围:东到海边,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隶。你们应当进贡的包茅没有交纳,周王室的祭祀供不上,没有用来渗滤酒渣的东西,我特来征收贡物; 周昭王南巡没有返

文档评论(0)

shbky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