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品行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与教育策略.doc
品行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与教育策略
? 【内容摘要】对于头脑聪明、学习成绩好,但品德、习惯、心理素质等方面表现不好的学生的教育应加强。主要通过用长处克服短处激起进取的欲望;树立榜样,用榜样的力量影响学生;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用“责任”约束不良的行为;教育社会化,使孩子在和谐的氛围中成长等途径来达到教育的目的。
? 【关键词】品行人格? 教育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 学校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以及优良的品行和学业成绩。其中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尚可,潜力较大,但品德、习惯存在许多问题,影响他们进一步发展。这样的学生我们暂且称之为“品行弱势学生”,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及考试制度的限制,很多家庭、老师的教育只重智育而忽略了品质、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教育,因此在学习方面不错,但在品德习惯、心理素质等方面有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
? 如李某,聪明,爱看课外书,语文、数学成绩尤好,但他心理素质较弱,做事不注意小节、狂傲、自责、不关心集体、脾气急躁,因一点小事就和同学争吵甚至动手,大家都不喜欢他。聂某,父母离异,较聪明,学习上特别努力,作为班干,能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在同学中有一定威信,背着老师一面,经常和几名调皮学生一起欺负弱小同学,做事霸道,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女同学不喜欢他,男同学敢怒不敢言。
? 这样的学生还有很多,他们一般都很聪明,智商高,展示自我的欲望强,但他们在品德、行为习惯、心理素质方面有问题,而这些问题又往往被教育者所忽略。其实,这样的学生是我们教育领地开发潜能很大的一块,因为他们都有很好的天赋,只要教育者做积极的正确的引导,他们就可以进入好学生的行列。
?二、“品行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
?要想解决这些孩子的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明白这部分孩子现状的原因是什么?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 1.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 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爱很深,要求也比较严格,教育孩子的方式上却是不一样的,经调查研究,发现家长采用的教养方式主要有五种:溺爱型、否定型、民主型、干涉型、放任型。而上面提到的这些有问题的孩子,家庭的教养方式主要是干涉型和放任型。如李某父母的教育方式是干涉型,不管孩子做什么事都要管,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强,心中焦虑,因而处理不好和同学的关系;而聂某父母的教育方式就是放任型,对儿子的了解太少,甚至对不良行为不加干涉或过分迁就,造成他说话、做事霸道。也就是家庭教育没有教育他正确建立做人的准则,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
? 2.舆论、考试制度使人们重智育轻德育
? 我们常以升学率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高低,以考试成绩来决定学生是否能上重点中学或大学,因此对学生的成绩格外重视。学生自身也较重学习成绩,成绩好就显得比别人高一筹,也就看不起其他同学。家长们为孩子的学习成绩,更是不惜花大量的金钱让学生参加各种文化补习班,因此,只要孩子成绩好,家长就高兴,“一好遮百丑”,家长对孩子其他方面的教育比较忽视了。
三、“品行弱势生”的教育策略
? 1.用长处克服短处,激发孩子的进取欲望
? 这些学生都很聪明,他们都有各自的优点或特长,而且表现欲望都较强,都愿意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老师只有发现他们的长处,肯定他们的优点,才会激起他们进取的欲望,才会使他们有被人认可的喜悦,这样老师再引导其改正不足就比较容易。如上文提到的李某很喜欢画画,就利用他喜欢画画,选他进“文学社”搞刊物设计,让他感到很荣耀。使他的长处得以发挥,他希望做得更好的欲望就更强烈了。这时及时教导他:如果在其他方面也这样做,也一定能做得很好。这样孩子的进步就会在潜移默化的引导中完成。
? 2.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用“责任”约束不良行为
? 从调查中发现,孩子对自己有无责任心的评价,只有40%左右的学生认为自己有,大多数学生不知道自己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这样造成他们不会约束自己的行为,因而做事不会考虑后果。因此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有助于对孩子行为习惯、品德方面的教育,从而树立责任意识。如给这些学生一些“官”当,让他们为自己的职务负责,用干部的责任约束他们。同时也让同学监督他们的工作,当他们表现好时,鼓励他们,当他们控制不住自己言行时,及时教育指导他们,使这些人逐渐养成了“责任”意识,用“责任”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
? 3.教育家庭社会化,使孩子在和谐的氛围中成长
? 对孩子的教育不应仅仅是学校教育,还应当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因为造成孩子现状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家庭造成的,学校要与学生的家庭、和孩子的父母沟通,互相配合,造就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使孩子在和谐的氛围中成长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一些家庭父亲与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未达成共识,父亲要求过于严格,凡事都干涉,而母亲却是放任型放纵孩子,这些孩子说话做事就特别爱以自我为中心,一旦孩子做错事,一方迁就宽容,一方采取简单的打骂方式,这样不和谐的环境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