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秀毕业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学士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提供参考!!!
山顶旅游景点的雷电防护探讨
奉化市防雷所:张宁 周海斌 宋雨波 胡君
(浙江省奉化市防雷所 315500 )
摘要:旅游景点多处于高山、开阔之处,古建筑、名贵树木、很容易遭受雷击,
又因为室外防雷设施的缺乏,在雷暴天气,必须注意预防雷击伤人事故,所以如
何做好防雷工作保障游客人身安全和保障景点原有的风貌十分重要。
关键词:旅游景点、雷击
引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已成为现代经济社会中举足轻重的产业,
国内各地区都利用自身的条件积极开发本地区的旅游资源来满足这种日渐增长
的需求,人们外出旅游期望从纷繁的工作和生活中解脱出来,寻求精神的享受,
但是雷电灾害的预防不完善,雷电事故频频发生是旅游业发展的漏洞,雷电防护
存在的问题是大多景点周围的地理环境、地质条件不理想,建筑物的外形结构也
比较复杂,给景点防雷装置的施工安装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古建筑、名贵树
木、游乐设备防雷安全问题必须给与足够重视。
一、 景区古建筑物的防雷
1 、古建筑物易遭受雷击的结构特点
(1)古建筑物多数建在地势较高的山上,或建在土壤电阻率有突变的山脚
边,容易遭受雷击。
(2 )从结构上看,为了体现建筑的雄伟,古建筑物都建有高耸的屋脊,而
这些高耸的屋脊也正好为带电云层放电创造条件。
(3 )多数古建筑物大殿正脊中部埋设金属宝盒,这些金属物都大大增加了
建筑物接闪放电的可能性。
(4 )古建筑绝大多数为砖木结构,一旦遭受雷击,极易引起木质构件燃烧。
2 、古建筑物防雷类别的划分
建筑物的雷分类根据其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来
确定。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根据其大小至少应划为二类以上防雷建
筑物。
3、古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建筑物防雷可分为外、内部防雷,并按人、物和设备对雷电灾害的感受
强度不同可把建筑物内、外环境划分为 LPZ0A 、LPZ0B 、LPZl 、LPZn+1 等
不同的防雷区。LPZ0A 为建筑物的外部防雷保护区域,LPZ0B~LPZn+1 为
建筑物内部防雷保护区域。古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必须将外部防雷装置和内部
防雷装置作为整体统一考虑。
3 .1 古建筑物外部防雷
外部防雷装置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三部分组成。接闪器有三
种形式: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线和避雷网。它位于建筑物的顶部,其作用
是拦截闪电。引下线上与接闪器连接,下与接地装置连接,它的作用是把接
闪器拦截的雷电流引至接地装置。接地装置的作用是传到雷电流并将其流散
入大地。
3. 1. 1 接闪器的布设
为保持古建筑物的艺术特点,接闪器宜采用避雷带与短支针的组合,并宜在
敷有引下线屋角的避雷带上焊接 30~50cm 左右的短支针,以便有效接闪雷
电泄流人地。根据雷击规律,避雷带应沿建筑物屋顶檐部、斜脊和高出建筑
物的烟囱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为减小雷电流产生的电动力危害,在敷设
避雷带时尽量避免直、锐角弯曲,应采用圆弧形弯曲。
3. 1. 2 引下线的布设
防雷引下线根数少,雷电流分流就小,每根引下线所承受的雷电流就
越大,容易产生雷电反击和雷电二次效应危害。因此,在布设引下线时尽量
多设几根,尽量利用建筑物的柱子和钢筋。但古建筑物多为砖木结构,故只
能采用明敷。敷设时应注意引下线要对称,在间距符合规范的前提下,尽可
能多设几根。为减少引下线自身电感所引起的雷电感应过压,应以最短的接
地路径敷设。在引下线距地面 1.8~0.3m 处应有良好的保护覆盖物,避免与
游客接触产生接触电压危害。
3. 1. 3 接地装置布设
古建筑物接地装置的布设应根据其用途、性质、地理环境和游客多少等
情况来选择结构方式和位置。对重要的游客集中的古建筑物内部应做均压措
施。对宽度较窄的古建筑物可采用水平周圈式接地装置,并注意接地装置与
地下管线路的安全距离。若达不到规范要求的一律连接成一体,构成均压接
地网。这样可以使到接地网界面以内的电场分布比较均匀,可以减小跨步电
压对游客的危害,也可以减小室内在被雷击时由于地面电位梯度大而容易产
生的反击高压危害。另外,为降低雷电跨步电压对游客的危害,当接地体距
建筑物出人口或人行道小于 3 m 时,接地体局部应埋深 1m 以下,若深埋有
困难,则应敷设50~80mm 厚的沥青层,其宽度应超过接地体 2m 。
3.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