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秀毕业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学士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提供参考!!!
|2013中国棉纺织总工程师论坛论文集
细纱VC型牵伸装置工艺优化的探讨和实践
陈玉峰
河南中方纺业有限公司
vc型牵伸是INA—v型牵伸的发展,其采用后区控制辊曲线牵伸是细纱牵伸形式的进步。在INA
—v型牵伸后区加装压力棒后,纺纱条件发了变化,不同后区牵伸倍数、粗纱捻系数,以及专件器材
的选用等工艺参数对成纱质量的影响十分明显。特别是牵伸力的变化造成牵伸不开,强力不匀,设
备损坏等问题,在具体的工艺设计中,合理的前区隔距,软弹大直径胶辊,适度隔距钳口,大后区
罗拉隔距,偏小的后区牵伸倍数相互配合,能够达到质量的提高和稳定。
1.Vc型牵伸机理分析
1.1VC型牵伸的基本特点
mm,压力棒中心距
vC型牵伸后区压力棒的位置及罗拉中心距如图1所示;压力棒的直径为6
后罗拉中心24mm.与第二罗拉的垂直距离为18mm。在INA—V型牵伸后区加装压力棒后,后牵伸
区摩擦力界的强度及分布、后区牵伸力、粗纱捻度分布等参数将发生变化。
图1Vc牵伸示意图
1.2
Vc型牵伸机理分析
控制辊式Vc型曲线牵伸是在后区V型曲线牵伸罗拉配置的基础上,在后区中不增加一根控制
辊直径在8—10mm,使后区中部曲线牵伸发展为控制辊式。控制辊下压纱条产生接触包围弧,形成后
区中部较强的附加摩擦力场,它拓展了纱条在后罗拉表面包围弧ab长度,使后罗拉包围弧的摩擦力
场向前延伸,并与控制辊形成了中部摩擦力界形成一片,增加了中后区摩擦力场的纵向长度,有利
于对牵伸纱条和纤维的控制,使变速点向中钳口前移,集中和稳定,后区牵伸力比V型曲线牵伸有
所增大。
控制辊在牵伸后区中部位置,使后区牵伸非控制区长度从V型牵伸35mm左右缩短到VC牵伸
的20mm处,这减少了非控制区中浮游纤维的数量,另一方面是纤维在后控制区的摩擦长度增加,
研究综述l
控制浮游纤维能力显著增强。故特别适宜整齐度较差的棉型纤维纺纱,既能有效控制短纤维,又能
不伤害短纤维,边纤维损失少。控制辊下压牵伸须条,使牵伸纱条直接直接水平进入中钳口,消除
了V型曲线牵伸中上罗拉反包围弧,使后区摩擦力界强度分布更加合理,有利于后区牵伸力的发挥。
后区增加控制辊的vc型牵伸,增强了V型牵伸效应。后钳口喂入粗纱在包围弧AB上压扁须条,
在捻回配合下向控制辊E处拉紧时形成了第一次V型效应,经控制辊包围弧压扁须条走线中钳口d
处张紧时,形成了第二次V型效应。故v型效应增强,同时减少了后区的附加摩擦不匀,增强了后
区的牵伸潜力。
2.VC型牵伸各部的变化及影响
2.1Vc型牵伸后区摩擦力界及牵伸力的变化
在VC型牵伸装置后区加装压力棒牵伸后,不仅消除了须条在中铁辊上的反包围弧,而且须条在
压力棒表面形成包围弧,进一步拓展了后罗拉上的包围弧长度。须条在后罗拉上的包围弧长度由原
来20mm增大为25mm;同时须条在压力棒表面形成约6mm包围弧,使后牵伸区中后部的摩擦力界
强度增大,并向中钳口扩展。由于摩擦力界强度的增大,使牵伸力的峰值及临界牵伸倍数增大,同
时也使牵伸力波动减小,从而有利于成纱质量稳定。
2.2Vc牵伸后区的捻度分布的变化
在后牵伸区,牵伸过程中须条中的纤维在张力的作用下产生伸展及部分纤维滑移,使须条上的
部分捻回消失,并使捻回向中钳口移动,从而使靠近中钳口纱条上的捻回增多,靠近后钳口须条的
捻回减少,即形成捻回重分布。捻回重分布现象会使中部的摩擦力界减弱,纱条变松,对成纱条干
不利。
在后区加装压力棒后,可利用须条在压力棒表面形成的包围弧阻止纱条翻滚及捻回向中钳口移
动,从而减少捻回重分布及捻回损失现象。另外,由于压力棒具有阻止解捻及减少捻回重分布的作
用,可使后牵伸区须条较多的剩余捻度输送至前牵伸区,从而使上、下胶圈间的纤维在受到张力作
用时产生向心压力,增强了须条的紧密度及中部的摩擦力界强度,可有效地控制纤维运动,使纤维
变速点向前钳口集中,有利于改善成纱条干质量。在后区没有装压力棒时须条上的捻回较少,喂人
中钳口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