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基因芯片对微生物基因功能和群落结构分析的硫化矿生物浸出分析.pdfVIP

基于基因芯片对微生物基因功能和群落结构分析的硫化矿生物浸出分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 物 工 程 学 报 Chin J Biotech 2008, June 25; 24(6): 968-974 journals.im.ac.cn Chinese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ISSN 1000-3061 cjb@im.ac.cn © 2008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 CAS CSM, All rights reserved 研究报告 基于基因芯片对微生物基因功能与群落结构分析的硫化 矿生物浸出分析 1, 2 1, 2 1, 2 申丽 , 刘学端 , 邱冠周 1 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长沙 410083 2 教育部生物冶金重点实验室, 长沙 410083 摘 要: 生物冶金技术因具有流程短、成本低、环境友好, 且特别适合处理低品位、复杂、难处理的矿产资源等优点, 已经成为研究热点。然而由于缺少高效菌种以及不能对浸矿体系微生物进行定量分析, 难以对浸矿工艺参数和微生物种 群进行优化调控, 从而导致硫化矿生物浸出速度慢、浸出率低。随着基因芯片、菌种保存技术的发展, 这些难题在逐一 被解决。对近年来针对硫化矿浸出过程微生物的基因功能与群落结构分析的研究进行了概述, 将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基 因组学与生物冶金技术结合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硫化矿, 生物浸出, 生物冶金, 基因组学, 基因芯片 Gene Function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in Sulfide Minerals Bioleaching system Based on Microarray Analysis Li Shen1, 2, Xueduan Liu1, 2, and Guanzhou Qiu1, 2 1 School of Minerals Processing and Bioengineeri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 China 2 The key Lab of Biometallurgy, Ministry of Education , Changsha 410083, China Abstract: Biohydrometallergy technology receiv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ecause of its simple process, low cost and kind to environment, especially in dealing with low-grade and complex minerals. However, it is difficult to optimize microorganism species and process parameters in bioleaching procedure because of the lack of suitable bacteria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s at micro-level for bioleaching system. This has resulted in the low efficiency and poor yield of the target metal in bioleach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array and bacteria con

文档评论(0)

feiyang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