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以德会考复习.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为政以德会考复习.ppt

13 .下列对《论语》章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子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A .孔子认为教育应让学生主动思考。 B .孔子认为教育应该基于学生的体验、感悟。 C .孔子认为学习必须由此及彼、善于联想。 D .孔子认为教育者应该诲人不倦、锲而不舍。 14. 下列对《娜塔莎》选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13 .下列对《论语》章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子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A .孔子认为教育应让学生主动思考。 B .孔子认为教育应该基于学生的体验、感悟。 C .孔子认为学习必须由此及彼、善于联想。 D .孔子认为教育者应该诲人不倦、锲而不舍。 14. 下列对《娜塔莎》选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13 .下列对《论语》章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子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A .孔子认为教育应让学生主动思考。 B .孔子认为教育应该基于学生的体验、感悟。 C .孔子认为学习必须由此及彼、善于联想。 D .孔子认为教育者应该诲人不倦、锲而不舍。 14. 下列对《娜塔莎》选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011年会考真题) 13.下列对《论语》章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A.孔子认为对百姓不能施行暴政 B.孔子认为执政者应该率先向善 C.孔子认为道德对人有感化作用 D.孔子认为执政者应当虚心纳谏 真题观摩 D 下列对论语章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A、孔子认为教育应让学生主动思考。 B、孔子认为教育应该基于学生的体验、感悟。 C、孔子认为学习必须由此及彼,善于联想。 D、孔子认为教育者应该诲人不倦,锲而不舍。 《论语》会考复习 复 习 目 标 (一)基本要求: 1.背诵2.1 、2.3 、13.6 章和16.1章“丘也闻有国有家者”至“而在萧墙之内也”部分。 2.重点掌握“必、用、社稷、相、国、家、年、劝”在文中的意思,并理解“共、道、齐”等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 理解下列词语的古义与现代意义的区别:民免而无耻;节用爱人;祸起萧墙;分崩离析;鸣鼓攻之;既来之,则安之 。 4.结合课文,说说孔子提出为政者的基本素质是什么。 (二)发展要求: 5.正确地理解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 6.较深地领会孔子所提出的“均无贫”的含义。 1.子曰:“道之以政, ,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2011浙江会考) 2.子曰:“其身正,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2011浙江会考) 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 ,安无倾。 (09浙江会考) 4.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 。(2012浙江会考) 名句背诵 齐之以刑 和无寡 不令而行 而在萧墙之内也 解释文中重要的字词 1.必不得已而去 2.节用而爱人 3.是社稷之臣也 4.则将焉用彼相矣 5.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6.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7.年饥,用不足 8.使民敬,忠以劝 9.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10.道之以政 11.齐之以刑 表假设,如果 费用,用度 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借指国家 扶着盲人走路的人 辅佐 诸侯的封地 大夫的封地 收成 努力 通“拱”,环抱,环绕 通“导”,训导 整治,整顿 1.本课总的思想内容: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2.1) 正确理解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 孔子的“德政”思想主要包括两个层面,即“修己”与“治人”。“修己”是指为政者自身基本素质的修养;“治人”则是对民众的管理与教化。 整体把握 本课具体的思想内容 2·1, 以德为政 (总纲) 2·3, 重教化轻刑罚 13·9, 富民、重教化 12·7, 富民、正己 1·5, 爱民、富民、正己 16·1, 正己 、富民 11·17, 举贤(去恶)、富民 12·9, 富民 13·6, 正己 12·19, 正己、重教化 2·20, 正己,举贤,教民 14·5, 正己(德治) 2、说说孔子提出为政者的基本素质是什么?

文档评论(0)

gte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