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探究型、综合型非选择题.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开放探究型、综合型非选择题.ppt

材料2: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安徽和四川等一些农村开始试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同一年深圳、珠海等4个经济特区开始筹建,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中国在变,世界也在变,20世纪80年代全球经济展开了新一轮的竞争……苏联依然陷于物质私有制的困顿,人们开始找寻改变现状的新途径。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3:100年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在人类告别风云变幻的20世纪时中国告别了这个世纪曾经的苦难,经过100多年的求索与奋斗,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中国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世纪跨越,中国人跨越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节点,伴随着国家一起迈入21世纪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 ——《复兴之路》解说词 (1)根据材料1,概括说明“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在哪些方面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根据材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和苏联为“改变现状”寻找的新途径及其效果。 (3)根据材料3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外交两方面说明在世纪跨越的关键时期中国是如何“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的? 解析:第(1)问可以依据材料从政治、经济和科技三方面逐点概括;第(2)问可结合材料从途径和效果两方面概括;第(3)问注意限制词“经济和外交”,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 答案:(1)政治基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经济(或物质)基础: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科技(或技术)基础:尖端科学技术领域取得重大成就。 (2)中国: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最终导致国内局势的失控和苏联的解体。 (3)经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外交: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 上 页 下 页 专题十七 非选择题解题指导  开放探究型、综合型非选择题 开放探究型、综合型非选择题,坚持“以问题为中心”的命题特点和主体设计思想,关注现实、关注社会热点,以当前人类关心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为切入点进行考查。 题型灵活,图文并茂,除文字材料外,还给出图表、数据、公式、漫画等背景材料,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对各学科知识的迁移和综合能力,以及多层次、多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题涉及到的知识点多,跨度大,且试题分值较高,是拉开学生考分档次的题,所以一定要重视。 题型综述 题型一 开放探究型非选择题 【题型特征】 开放探究型试题是伴随着新课程改革而流行起来的一种材料型问答题,是高考逐渐加大考查力度的重要题型之一。它主要是以开展“研究性学习”为问题情景,以图片、历史地图、文字等材料为历史信息的载体,通过创设探究问题的情景提出问题,通过材料给定探究的范围,让学生确定探究的主题,解答相关问题,然后由学生说明该课程研究的意义,最后由学生提供研究该课题的方法等。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自由作答,言之成理即可。评判方法采用分层次、采意式。 【解题技法】 步骤一:阅读材料,明确主题。充分挖掘材料所蕴涵的有效信息,通过材料把握该问题的主题,分析答题的侧重点。 步骤二:结合试题创设的探究情景,确定将要探究的问题的主题,条理作答。 【高考例析】 (2010年高考课标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1: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文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矣。”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例1 材料2:自中世纪晚期开始,乡村手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快速发展。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为“原工业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厂”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16世纪初,纽贝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用了1140名工人,其中近三分之二为妇女和儿童。海外市场的需求大大地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英国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毛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1700年毛纺织品占国内出口商品的70%。棉纺织业作为新兴行业随之兴起,其他行业也迅速扩张。机械化逐渐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 ——摘编自(英)E.E.里奇等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等 材料3: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

文档评论(0)

gshshx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