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 法学历史 第一节 中国法学的历史 法学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以法律现象的出现为前提,在法律产生后出现专门研究法律的人,就产生了法学,法律在先,法学在后。 中国法学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先秦、秦汉至清末、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一、先秦时期的法律思想 1.早在夏商周时期,中国古籍就有政治法律思想的论述,主要指王权神授、法由天定,法律具有神圣性,这跟西方没有区别。 2.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儒、道、墨、法”四大法学流派。 3.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孟轲(约公元前372—前289)和荀况(约公元前313—前238)。 儒家法学观最重要的特点体现在“礼治”。视“礼”为国家的主要统治手段,希望在此基础上牢固建立起以尊卑等级和宗法伦理为基础的社会秩序。“礼”的基本原则为“尊尊”、“亲亲”,尊尊为忠,亲亲为孝。前者维护王权,所谓“国无二君”;后者维护父权,所谓“家无二尊”。 至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礼的精神贯彻到社会制度的各个层面,“引礼入法”、“礼法合一”,儒家的礼治思想被正式确定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法律的思想基础,并由此发展除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礼法制度和礼法文化。 4. 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聃(生卒年不详)和庄周(约公元前369—前286)。道家崇尚“道法自然”。道,是以自然为本源,是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天、地、人、道均受自然支配,均需取法自然,与“礼”、“法”相比,道是最高原则,“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就是道家的“法自然”的思想。道家强调顺应自然、顺应客观现实,这一观念在法律思想上的表现便在于倡导“无为”,倡导法律虚无主义,对调控社会的礼法抱有消极的态度,在这一点上与儒家和法家的立场有很大区别。 5.墨家的代表人物是墨翟(约公元前478—前392),墨家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社会中有知识的中下层民众的政治和法律观念。墨家的核心思想是主张“兼相爱,交相利”的社会秩序,墨家把法比作“规矩方圆”之器, 认为法律的实施离不开刑罚。 6.法家的代表人物是商鞅(约公元前390—338)和韩非(约公元前313—前238)。与儒家的“礼治、德治”相对立,“法治”是法家法律思想的核心。法家法治思想主要包括:法是国家的规矩、准绳,是一种普遍遵守的行为规则;国家制定的法律应该以特定形式向社会大众公开。(“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也”)并借助国家的暴力工具保障其实施。 法家思想在战国受到统治者的重视,法家学说被较为广泛地运用到这一时期的法制改革中,并产生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法经》,而商鞅在秦国的变法是法家法治理论成功运用的另一个范例。 法家的法治思想从根本上说只是维护君权的工具,公开、严苛的法律只是君王驾驭百姓的“刑赏二柄”,与后世的法治思想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二、从先秦到清末的中国律学 (一)概况 律学实质上就是中国古代的法学,它发端于商鞅变法,兴起于汉,繁荣于魏晋,成熟于唐,衰微于宋元,复兴于明,至清而终结。作为中国古代法学特有形态的律学,经过二千多年的发展而历久不衰。 商鞅改法为律,自商鞅以后,凡属国家常法,基本上都以律命名。自秦至清,律始终是中国古代最主要的法律形式,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 (二)依附于官府的秦朝律学 秦朝的律学以解释法条为根本特征。 秦朝以吏为师,《云梦秦简·法律答问》就是官吏解释法律的物证。《法律答问》先引秦律原文,然后就律文中的术语概念,定罪量刑原则与具体内容作出解释,其目的在于法律的准确适用。《法律答问》反映了律学依附于官府的状况。 (三)两汉律学的儒家化及其影响 两汉律学适应大一统的需要,以引经注律为重要特征。 通过引经注律,为引礼入法开辟了捷径。西汉硕儒董仲舒引经决狱,以《春秋》微言大义进行有效的司法解释,其结果推动了法律的儒家化,三纲成为立法的基石和司法的准绳,德主刑辅成为封建社会法制的正统指导思想。 所谓“春秋决狱”,是指汉代中期以后在司法实践中开始的、以儒家经典《春秋》中的原则与精神解读汉律,作为判案根据的司法活动。 “论心定罪”——“春秋决狱”的核心 “《春秋》之治狱,论心定罪,志善而违于法者,免;志恶而合于法者,诛” 汉代上洛有盗墓者,虽救活墓主,但仍以其“意恶”,诏“论笞三百,不齿终身”。“论心定罪”原则所强调的是主观“心”的好坏,而判定“心”好坏的标准又是儒家的伦理规则。“春秋决狱”作为汉代中期以后盛行的一种特殊的审判方法,其基本特点在于以主观因素来确定罪之有无、刑之轻重。 例;子误伤父。“甲父乙与丙争言相斗,丙以佩刀刺乙,甲即杖击丙,误伤乙,甲当何论?或曰:殴父也,当枭首。论日:臣愚以为,父子至亲也,闻其斗,莫不有怵惕之心,扶杖而救之,非所以欲垢父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5章:角色建模.ppt
- 第5章 铸铁.ppt
- 第5章 土壤形成与发育.ppt
- 第5章 价格企划.ppt
- 第5章 工伤保险.ppt
- 第5讲 销售模块.ppt
- 第5 章 刑法学.ppt
- 第4章2农产品协定.ppt
- 第4章:财产保险运行.ppt
- 第4章 无机化学工艺学-合成气.ppt
- CNAS-CL63-2017 司法鉴定-法庭科学机构能力认可准则在声像资料鉴定领域的应用说明.docx
- 12J7-3 河北《内装修-吊顶》.docx
- 12N2 河北省12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燃气(油)供热锅炉房工程.docx
- 内蒙古 12S8 排水工程 DBJ03-22-2014.docx
- 山西省 12S10 12系列建筑标准设计 管道支架、吊架.docx
- 16J601-木门窗标准图集.docx
- 12J8 河北省12系列《 楼梯》.docx
- CNAS-GL37 2015 校准和测量能力(CMC)表示指南.docx
- CNAS-RL02-2016 能力验证规则.docx
- 津02SJ601 PVC塑料门窗标准.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