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2届高二语文同步备课教案:4.1.2《谏太宗十思疏》4(苏教版必修3).doc
谏太宗十思疏
[教学目的]
1. 学习本文议论说理的方法
2. 学习“类比引论法”
3. 指导学生懂得“人有诤友,如明镜在侧”的道理,
[自读指导]
《谏太宗十思疏》的作者魏征是唐初的思想家、政治家。他竭诚以事唐太宗李世民,生性抗直,屡屡直言诤谏,很得李世民的信任。《谏太宗十思疏》是他在贞观十一年(637年)上给李世民的奏疏。其中心要旨是陈述如何接受强隋遽亡的历史教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以巩固新兴的唐帝国的统治。之所以选择这一时机,是有其背景的。唐太宗李世民在战乱时代,跟随父亲南征北战,勇武过人,生沾俭朴,礼贤下士,很是奋发有为。但当他继承了帝位之后,逐渐改变了勤俭的作风,因此魏征写作此文,劝太宗“鉴彼之所亡,念我之所以保”,励精政道,巩固统冶。学习本文首先要了解写作背景,其次明确作者从正反两方面阐述的道理。学习本文多用比喻的手法,用对偶句在句式上整齐而富于变化的风格特征。理解并积累文言词语“安”“信”“求”“治”“以”“哉”“所”等。最后在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唐代初期,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这与唐太宗的文治武略分不开。但是造就这个局面的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那就是敢于直言进谏的大臣魏征。魏征作为一个思想家、政治家能忠于职守,对唐代的繁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深得唐太宗的赏识。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是如何进谏的。
二、诵读全文
三、讲析第一节
学习类比引论法
类比引论:两个类比体——求木之长
欲流之远
本 体——思国之安
明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要太宗接受厉史教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作为大臣如果开门见山,直接托出,大宗未必能马上接受。因此作者先以比喻入题,“求木之长者”“欲流之远者”通过浅显的比喻顺理成章地推出中心论题:“思国之安者”这是从正面引人论题。为了突出这一推论,引起太宗的重祝,下面又从反面进一步申述“源不深”“报不固”“德不厚”,自然引出人君应该如何去做,后两句含而不露又催人深思。
三比之法:比喻、对比、排比
(二)学习第二段:、本段从什么角度展开分析论证的?要说明什么观点?
应先引导学生通过口头说出该段的意思,反复诵读之后再讨论明确:作者用历史事实说明国君必须“居安思危,戒著以俭”的根本原因。先从所代帝王谈起,以反问句“岂取之易守之难乎”引起思考。再揭示因为帝王前后不一的忘度造成两种不同的结果,把论题缩小到帝王如何对待老百姓的问题上。最后从如果在失掉拥护的情况下,还一意孤行,那必然落得“水能覆舟”的惨局。以此论证国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该段重要词语有:承天景命 盖在殷忧 纵情以傲物 董之以严刑 振之以威怒 载舟覆舟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三段。作者针对当时的现实,具体向太宗提出了哪些建议?作者认为理想的政治境界应该是什么?
提示:这一段句式整齐而富于变化,多用对偶句式,气势雄健,应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如“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乱刑”一句,“恩”“喜”“谬赏”分别与“罚”“怒”“乱刑”反义相对,“加”“因”分别与“及”“以”近义相对,这样就大大加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根据当时的历史形势和唐太宗的表现,作者从十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作者从待人、接物、正己等方面陈述,目的就是要国君约束自己,调整君臣、君民间的关系,避免“载舟之水也.覆舟”的危险发生。最后指出如果国君能做到这十点的话,必然得到补益,国家就可以无为而治,不必去劳役心力了,即达到作者理想的政治境界:“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二、指导学生背诵课文,重点从句式上寻找技巧,把意思贯通起来背诵。
最后结合课后练习积累“安、信、求、治”等一词多义的词语;总结虚词“以、哉、所”的不同用法。
三、小结全文。①本文语言深婉含蓄,多用比喻,言简意赅,有说服力。多用对偶句,笔力遒劲,气势雄健,句式整齐而富于变化,读起来气势不凡。②本文首段提出论题,次段分祈原因,末段归于劝谏。从正反两方面申述,思路清晰,值得我们借鉴。
四、文言文仿写
题目:自省十思
学生习作:
自省十思
华中师大一附中 高二(8班)周逸尘
吾闻欲楼之高者,必固其基础;求斧之利者,必砺其锋刃;思学而有成者,必坚其心志。基不固而欲楼之高,刃不磨而欲斧之利,志不坚而欲学有成,吾虽年少,知其不可,而况于贤哲乎?吾辈学子,幸逢改革图强之世,正遇中华崛起之时,不念修身治学,不立报国之志,昏昏噩噩,荒废时日,斯亦毁基以求楼高,断刃以求斧利也。
观古今学子,初怀鸿鹄之志,亦抱报国之心,然善始者众,克终者寡,何故?盖求学之初,心纯而无杂念,知浅而求广博;稍有成,则沾沾自喜,荒嬉于游乐之中,孰知路漫漫其修远兮,非上下求索而不能达也!岂不知,满招损,谦受益,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诚能:志消沉,则思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2四川省高二化学:《 元素周期表》 卤族元素教案1(人教版必修2).doc
- 2012届高一语文同步备课学案:1.1.1《祖国山川颂》1(苏教版必修3).doc
- 2012届高一语文同步备课教案:1.1.1《祖国山川颂》(苏教版必修3).doc
- 2012届高一语文同步达标测试:1.1.1《祖国山川颂》3(苏教版必修3).doc
- 2012届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训练 必修1 第1单元 第1讲.doc
- 2012届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训练 必修1 第2单元 第1讲.doc
- 2012届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训练 必修1 第2单元 第3讲.doc
- 2012届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训练 必修3 第1单元 第2讲.doc
- 2012届高二语文同步备课学案:4.1.1《烛之武退秦师》1(苏教版必修3).doc
- 2012届高二语文同步备课学案:4.1.1《烛之武退秦师》2(苏教版必修3).doc
- 2012届高二语文同步备课教案:4.2.1《廉颇蔺相如列传》1(苏教版必修3).doc
- 2012届高二语文同步备课教案:4.2.1《廉颇蔺相如列传》2(苏教版必修3).doc
- 2012届高二语文同步备课教案:4.2.1《廉颇蔺相如列传》3(苏教版必修3).doc
- 2012届高二语文同步备课教案:4.2.1《廉颇蔺相如列传》4(苏教版必修3).doc
- 2012届高二语文同步备课教案:4.2.1《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苏教版必修3).doc
- 2012届高二语文同步备课教案:4.2.2《鸿门宴》(苏教版必修3).doc
- 2012届高二语文同步备课教案:4.3.1《秋水》1(苏教版必修3).doc
- 2012届高二语文同步备课教案:4.3.1《秋水》2(苏教版必修3).doc
- 2012届高二语文同步备课教案:4.3.2《非攻》(苏教版必修3).doc
- 2012届高二语文同步备课教案:4.9.1《烛之武退秦师》1(苏教版必修3).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