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报的发展历史和前景.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华商报的发展历史和前景.doc

华商报的发展历史和前景 中国目前的报业发展状况正如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石峰所言:“在媒体愈来愈失去行政保护的今天,报业自身要做强做大的今天,中国报业一个新的竞争时代已经开始!如何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如何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迎接竞争时代的到来,如何在竞争中获得发展,是每一个报业从业人员都在关注的问题。” 伴着报业“新竞争时代”来临的,是一些大的报业集团的成立;境外资本、民营资本通过各种渠道大举进入和强势媒体的跨地域扩张。在这股方兴未艾的扩张潮中,来自陕西的《华商报》是名副其实的弄潮儿。 《华商报》脱胎于一份名不见经传的报纸——陕西省侨联主办的《侨声时报》。1997年,《侨声时报》更名《华商报》,更名前,这份报纸发行不足两万份,累计亏损1000万元。 《华商报》之所以能够在报业迅猛崛起,正如《中国经营报》今年元月9日刊登的文章《报业五种模式巅峰论道》中所言,是因为背后有一位实力不俗的社长。这个社长就是张富汉。 张富汉1997年主政《华商报》后,华圣集团为其注资400万元,张富汉拿着这一点资金,着力理顺了报纸与管理部门的关系,拼尽全力,将《华商报》改造成为一份大众生活类都市报。之后,他以媒介需求运作资本,实行了彻底市场化的办报方针。由于既顺应了市场,又顺应了市民要求,《华商报》成长迅速。目前,已是陕西最有影响力的都市类报纸。在完成资本积累、市场垄断后,《华商报》目前正以强势媒体的姿态,开始积极探索跨区域合作办报的新思路。 到目前为止,《华商报》先后与吉林、辽宁、天津、重庆的有关部门合作创办了《新文化报》、《华商晨报》、《大众生活报》、《重庆时报》等。经过8年的发展,华商报业已发展成为一个融报纸、杂志、网站、印务、物流配送为一体的现代化集团型传媒企业。 对于《华商报》的发展、扩张,《南方周末》在其“2004致敬中国传媒”中是这样表述的:“在西部,一份叫《华商报》的报纸,正静悄悄地以资本和人才为纽带绘制扩张的蓝图。” 那么,今日之中国的传媒市场的结构和现状呈现怎样的特点?如何才能在其中独占鳌头?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张富汉。 记者:您如何看待目前的西安报业市场? 张富汉:无论是从市场发展空间还是报纸品质上讲,西安的报业市场都有相当的释放空间,目前竞争还不是很充分。 记者:您认为《华商报》在西安的成功主要有哪些原因? 张富汉:现在还不能说成功,只能说渡过了发展的初级阶段。这几年之所以能够取得一些成绩,简单地说有这几个原因: 首先,抓住了发展的机遇。我们在内部也反复强调,我们取得的成绩主要是机遇好,不能把机遇当本事。 其次,有一套好制度,也就是通过一系列制度把机遇转化成自身发展的能力。这里边包括激励机制、制约机制、发展机制。比如我们从一开始就在内部推行“全员 聘用合同制”,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 第三,有一个好团队。我们这个团队有比较强的事业心,大家始终把事业放在第一位,把团队的目标和利益放在第一位,有比较强的执行力和战斗力。 最后我觉得有一点不能忘记,有一个好环境。做传媒没有一个好的环境是不可想像的。应该说,《华商报》之所以能发展,和省委、省政府以及省委宣传部、省新 闻出版局、省侨联等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是分不开的,和陕西省开明开放的政策是分不开的。这一点我们是有切身体会的。 记者:近几年,《华商报》拓展的脚步迈得比较大也比较快,引起业界及学界的高度关注。请问你们拓展的内驱力是什么?为什么首先选择到东北和西南?这两个 区域的市场有什么异同?你们分别是如何应对的? 张富汉:一个企业在不同的阶段想法是不一样的。企业和人一样,总是受制于当时的环境和自身的能力。今天传媒发展的程度当初我们是想象不来的。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考虑我们能否再前进一步。所以这种拓展的动力和想法是逐步累积起来的。加之当时有一大批干部要成长,我们有责任给大家提供新的发展空间,又有一些机会,我们就逐步走了出去。当然今天我们对自己的未来就有了一个相对清晰的认识,这也和中国传媒业的整体发展状况是分不开的。 尽管行政手段已经逐步退出了报业资源配置的市场,但是政策门槛还是很高,所以我们的拓展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被动选择。无论是选择东北还是西南,都和当时的资源有关。当然,拓展过程中肯定会考虑到市场的因素,到后来就逐步从整个华商报业发展战略上去考虑拓展的可行性。至于两个市场的区别,我觉得我们毕竟是在做报纸,做传媒,虽然各地的情况不同,但基本的规律应该是一致的,共性是大于个性的。 记者:扩张出去的媒体的业务和经营模式是克隆母体呢,还是另有套路?您如何评价他们在现阶段的发展状况?或者说他们是否完成了您当初的设想和计划? 张富汉:要完全克隆死亡率肯定是很高的,而且也无法完全克隆,因为市场、对手都发生了变化。但是一些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iyouziz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