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商帮.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洞庭商帮.ppt

洞庭商帮 ——“钻天洞庭” 商帮的形成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始终推行着重农抑商、重本轻末的经济政策。尽管商业文化并不见容于当时的正统思想和文化,然而时至今日,我们终于认识到恰恰是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商业文化非但没有灭绝,相反却不绝如缕地存续到现代。历朝历代始终有着大小商人顶着“无商不奸”的斥责声,在做着经商的买卖在他们生存状态的流走及其演变过程中,有着许多在当代人看来都是很有价值的东西于是,关于中国古代十大商帮的著述,一部部地冒出水面。   由亲缘组织扩展开来,便是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地缘组织——商帮。由于籍贯相同而具有相同的口音,相同的生活习惯,甚至相同的思维习惯和价值取向,从而形成同乡间特有的亲近感,自古有把“他乡遇故知”视为四大乐事之一,俗语说“亲不亲,家乡人”,都表明中国人特别是传统中的中国人的乡土观念是极为浓厚的,商帮就是建立在地缘基础上的商人组织,按地域划分,有所为本帮和客帮之分;按行业划分,又有行帮之分。 洞庭商帮简介 洞庭商帮又叫“洞庭帮”、“洞庭山帮”、“山上帮”或“洞庭山人”是“苏商”的主体,以洞庭东西山的山名为名称的商帮。   洞庭东西山位于苏州市西南的吴县境内。东山为伸入太湖之半岛,即古胥母山,亦名莫蔽山。西山在太湖中,即古包山。东西两山在明代弘治(1488 -1505)时共为5个区,12个都,l2个里;清代康熙(1662一1712)时为3个乡。现在分别为吴县市东山镇和西山镇。两镇面积分别为80和90平方公里这个地方,长期以来连设县的资格都没有。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狭小的太湖两山的行政区域内,自明清以来,却形成了一个极著名的商人资本集团——洞庭商帮。 明清以来,在江南以商业资本之巨、活动范围之广、经营能力之强都堪称雄的商帮是徽商,然而,颇善“钻天”的洞庭商帮却能与之分庭而抗礼,以之佐证的是洞庭商帮和徽商相提并论而流传于民间的一句谚语“钻天洞庭遍地徽”!一天一地,平分江南秋色。   明代苏州的小说家冯梦龙把这商帮的情况最先写进了他的小说集《醒世恒言》里。小说中写道:两山之人,善于货殖,八方四路,去为商为贾,所以江湖上有个口号,叫做“钻天洞庭”。      洞庭商帮的形成原因 当年范彝财色尽得,泛舟五湖,引起多少人的艳羡。他经商成功,一定给太湖、洞庭湖流域的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洞庭商帮是在明万历年间才初步形成。    审时度势,把握时机,这是聪明的商人的做法,而洞庭商人就是这样聪明的商帮。洞庭商人没有与徽商、晋商在盐业和典当经营上争夺市场,而是扬长避短,稳中求胜,利用洞庭湖得天独厚的经商条件贩运起米粮和丝绸布匹。    他们还不断更新观念,开拓经营新局面,向外部世界发展着。尤其是鸦片战争后,在作为金融中心的上海,洞庭商人利用自己的“钻天”之术,开辟了买办业、银行业、钱庄业等金融实体和丝绸、棉纱等实业。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从事着不同于以往的商业活动,由此,洞庭商帮产生了一批民族资本家,走上了由商业资本向工业资本发展的道路。    洞庭商人十分讲究具体的经营手段,而这些手段看起来则非常符合现代经商的要求。洞庭商人非常注意市场信息,时常预测行情,在经商过程中,洞庭商人会根据市场行情与商品交换的情况变化而变化自己的经营策略,不拘于成见,只要有利就行。洞庭商人还会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比如商人资金和民风特点,因地制宜的采取独特的经营方式。 洞庭发迹史(一) 早在北宋元丰年间(1078一1085)洞庭山人的从商活动,就已开始,但真正成为一个商人集团,是到明中叶以后东山大商人王惟贞,是王彦祥第三子。其一脉后来出了一个历明宪、孝、武三朝,官至内阁大学士的山中宰相王鏊。就是这个山中宰相的祖辈,深谙积著之术,善于理财,从而打下了王氏家业的基础    王氏稍后,有翁笾。   翁篷,字文夫,号少山。世居东山。明代时,翁笾客于“百货之凑,河济海岱间一都会”的清源,招徕四方商贾,南北转毂,四处贩运。数年经营,名声渐响,以至“闻其名,非翁少山布勿衣勿被”。一个贩布的商人,名声大到不是他的布,人们就不买来做衣做被的地步,足可见他商业上的成功。   这成功的背后,当然就是财源滚滚了——海内当时称他为“翁百万”。翁百万去世后.嘉靖时的苏州状元、万历时入阁为大学士、后位居首辅的苏州人申时行为之作传。这样的朝廷名宦权臣竟为他这个商人作传,由此亦可见他当时的名声与影响了。与“翁百万”同时的还有一个许氏许冲宇,也是一个善于治产居积的大商人。当时东山有“言富者,必首称翁、许”之言。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昔日的翁百万,谢世以后,家产云散水流。后代人最后竟把他的墓上之物都弄下来卖了。东山那座建于近代的雕刻大楼,在它的花园大门

文档评论(0)

shengy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