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第二轮复习语文湖南版专题一语言文字运用第4讲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docVIP

2013年高考第二轮复习语文湖南版专题一语言文字运用第4讲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年高考第二轮复习语文湖南版专题一语言文字运用第4讲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doc

2013年高考第二轮复习语文湖南版 专题一 语言文字运用 第4讲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2011年高考 2012年高考 考题展示 (湖南卷)下面是某校校庆前夕,四位校友发给联络办老师的短信,其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获悉母校华诞,甚喜,届时定拨冗出席庆典,特此通知。 B.因事务繁忙,恐难以按时光临母校参与庆典,深表歉意。 C.虽身体欠安,但一定准时前往母校列席庆典,谨此奉告。 D.因航班取消,故不能及时赶到母校参加庆典,敬请谅解。 1.(湖南卷)下列选项是四则“遗失启事”的主要内容,其中表达通顺、得体的一项是(  ) A.本人昨日在体育馆遗失一副红色羽毛球拍,您若及时联系鄙人,不胜感激之至。 B.昨日本人不慎丢失《随想录》一书于阅览室,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谢谢哟。 C.本人昨日在图书馆不慎丢失黑框眼镜一副,希望拾到者与我联系,不胜感激。 D.昨日本人遗失饭卡于学校饮食服务中心,恳请拾得者高抬贵手交还,万分感激。 2.(湖南卷)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夏日西斋书事》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______________,满庭鸟迹印苍苔。 A.只道林间无人至B.小院地偏人不到 C.门巷深深过客稀D.寒气偏归我一家 考向分析 该考点为湖南卷必考考点,2012年湖南卷为该考点设置了两道题,其重视程度不言自明。所设题都以选择题形式出现,考查材料丰富多样,有一般材料,或议论,或说明;有演讲词等实用类文段,有对联和诗歌等传统文学素材,也有短信等新兴文学样式。该题是湖南卷的一块试验田,所涉及的考点侧重于考查简明、连贯、得体,兼及准确、鲜明、生动,主要考查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因而考查的素材和生活联系紧密。该考点题型样式繁多,如排序题、诗句或对联重组题、选择符合诗歌或对联意境的项、得体题等,但这些题型都强调在具体语境中进行辨别,而且只要求辨析,不要求直接的语言表达。所以,强化语境意识,分辨交流对象尤为重要。 热点题型一 排序题 【例题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 ②用葫芦做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 ③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 ④葫芦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当容器使用 ⑤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 ⑥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非常悠久 A.⑥②③⑤④①    B.⑥①④②③⑤ C.⑤③④①⑥② D.③⑤④⑥①② 答案:D 解析:题目提供的句子,明显是一个总领句。剩下的六个句子存在着较为严密的逻辑关系:③葫芦是果实—⑤葫芦的形状—④成熟后可做容器—⑥使用这种容器的历史久—①引用典籍印证这种说法—②是一个总结句。 技法解密 一看陈述对象。一个语段陈述对象往往要一致,以一个对象为中心,语意才会衔接。 二看语言标志。尤其应该注意关联词、起始性词语、总结性词语、过渡性词语、中心词以及时间名词、方位名词等各类直接表现语句顺序的词语。 三看句式特点。汉语句式很丰富,常常需要合理搭配才能显出语言的艺术魅力,也才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所以判断衔接时要注意长短句的对称性、整散句的和谐性。 四看前后照应。语句讲究前后连接,相互呼应,语段才会浑然一体,气脉中贯。 热点题型二 诗句、对联题 【例题2】(2010·湖南高考)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到京师》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____________,此是春来第一声。 A.落红满地乳鸦啼B.柳梢听得黄鹂语 C.春山一路鸟空啼D.楼阁新成花欲语 思路分析:从整体诗意来看,《到京师》一诗似为作者寄居京师所作。第一句写初春自然景象:京城冬雪刚刚消融,荠菜破土,崭露生机。第二句写作者所居僻巷寂静落寞的环境,暗含失意情怀。第二联则应写的是听到响亮的报春之声,作者感受到了生命的欢欣与希望。A项,表现的是暮春景象,不合“春来第一声”的语意。B项,写清新之柳与婉转莺啼,符合情境。C项,写空寂幽僻之景,不合语境。D项,“楼阁新成”来得突兀,“花欲语”含蓄委婉,不够响亮,也体现不了“第一声”的特点。 答案:B 技法解密 1)理解诗句意境。古诗讲究意境,所以要关注诗句的意象之间是否协调,情感是否一致,观点态度是否一致。 (2)关注押韵和句式。律诗尤其强调押韵,尤其关注偶数句的押韵;律诗也讲究对仗,尤其是中间两联必须关注是否对仗。 热点题型三 得体题 【例题3】下面是邱舒同学给岳麓书院管理员写的一张便条,填入横线处的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ly85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