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年的“儒藏说”与《四库全书》.pdfVIP

周永年的“儒藏说”与《四库全书》.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维普资讯 一 、 周永年生平 周永年 (173O 1791年),字书 昌,号 林汲山人。清中叶著名学者,私人藏书家。 生于雍正八年 (1730年),山东历城人 ,其 先本为浙江余姚人 ,自高祖辈始迁之山东 历城。自幼好学,过目成诵。据说他四、五岁 时,路过书肆,就买了一部 庄《子》。“少长 , 其精而哜其口,而不仅以多藏为富,是岂惟 札》、《覆俞潜山》、《与孔从谷》和 覆《韩青田 于书无所不窥,而又笃嗜内典,无远近物色 齐鲁之杰 ’]二十二。” 9币》等条约和书信,较详细地论述了 “儒藏 梵荚贝叶,庋置所居小楼几半”,“任抽一卷 乾隆三十六年 (1771年)举进士 ,在京 说”的基本内容。周永年提出 “儒藏说”的核 拭之 ,朗朗口诵,如素习Ⅲ 十一。”其父周 任官。周氏平生与著名学者程晋芳、丁杰、 心就是要把古今载籍藏之天下,藏之万世。 堂,自奉十分俭约,但为儿子出资买书,却 邵晋涵 “深相知” 。嗜古多闻,读书过 目不 在他看来 ,“自汉以来,购书藏书,其说纂 从无吝啬。后来受业于历下进士 申士秀之 忘。乾隆四十年 (1775年)经刘统勋的推 详,官私之藏,著录亦不为不多,然未有久 门,因而他的学问文章,渊源有 自[1]二十九。 荐,任翰林院编修 、文渊阁校理 ,协助纪昀 而不散者”,其原因就是 “藏之一地 ,不能藏 25岁左右,肄业乐源书院,从师光禄 编纂 库全书》,遂成为四库馆臣。在馆期 之天下;藏之一时,不能藏于万世”[5]。他一 主讲席沈起元 (沈起元,清太仓人,字子大, 间,他很想借此机会 “行其平 日之见,尽表 针见血地指出:“盖天下之物,未有私之而 康熙进士。乾隆时官至光禄寺卿,后为济南 遗籍,设法劝诱使人刊布流通,且为学者无 可以常据,公之而不能久存者。”嘲大胆地 泺源书院山长。著有 《学古录》、敬《亭诗文 穷之利”[4]。但馆臣迫于功令I]-,J~IY,只从永 对传统藏书思想提出质疑 ,从 “公”与 ‘” 集》等书),即能读 通《志堂经解》,尝为题 乐大典中选择一些卷数较少或内容比较集 这两个不同角度加强其论证的理 由,其认 西书屋藏书 目录》,受到沈子大光禄主 中的书籍加以辑校,唯独他一丝不苟。乾隆 识之深 ,所见之精,是我国古代藏书事业史 讲席的赞赏。2[他在 《题水西书屋藏书 目 四十四年 (1779年)曾出任贵州乡试副考 上的一大进步。虽然 ,周氏所倡导的思想仍 录 序》里说:“余来主泺源书院讲席,得 官,放山东主考大臣。卒于乾隆五十六年 不免深深烙有那 “偶然性的痕迹”,毫无疑 周生永年,其文斯然,其气凝然。百无嗜好 , (1791年),享年62岁。 问较之明代曹学俭之 “儒藏说”更进了一 独嗜书。历下古书不易得,生故贫,见则脱 步。因为他跳出了历来私人藏书家的小圈 二、周永年的学术理论:儒“藏说” 衣典质,务必得。得则卒业乃已。今所藏经、 子,提倡由社会承担起藏书的责任,提出了 史、子、集、二氏百家之书,已数千卷 ,皆能 1.儒“藏说”的思想内容。周永年的 《需 藏书为社会服务这一先进图书馆学思想。 言其义者。窥其意,将尽致古今载籍 ,以掇 藏说》附列 了((儒藏条约三则》、《与李南涧 因此,周永年呼吁学术界 共“肩斯任”,聚四 陈琢如,六七岁时,已能知晓儒学基本经典 心的标准。在其文化和思想血脉中,忠孝观 庭坚。两位不同诗派不同诗歌主张的诗人 , 的大旨,端庄寡言,有成人之风。长大后,接 已深入其神髓中,始终都没有丝毫改变。 却因维新变法之机遇而走到一起,并结下 触到王阳明著作,一见如有夙契,从此知行 3.国忧家难,激发爱国之心。陈三立所 了深厚友谊。黄、陈二人之友谊主要建立在 尽去功名利达之见,决心与古人为伍 ,不走 处时代,中国发生了一连串的大事,变法失 经世维新这一思想基础之上 。他们一起在 为官为宦之道,只以孝友尊亲、德化乡里为 败,父子同被免职 ,永不叙用;八国联军攻 湖南筹划推行新政 ,为的是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