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基高介电常数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pdfVIP

聚氨酯基高介电常数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聚氨酯基高介电常数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pdf

第 4期 聚氨酯基高介电常数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5 聚氨酯基高介电常数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吴聪聪 王经文 陈 涛 魏 楠 李淑琴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南京,211100) 摘 要 采用聚氨酯弹性体(PU)为聚合物基体,超高介电常数的酞菁铜齐聚物 (CuPc)为添加物,通过 化学方法将CuPc接到PU链上,制备高介电常数复合材料。TEM 结果显示,CuPc在PU中的分 散性大大改善,颗粒尺寸约为20nm,约为CuPc和PU简单共混中CuPc粒径的1/25。颗粒尺寸的 减小大大增强了复合体系中界面交换耦合效应,极大增加了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在 lOOHz时, CuPc含量为 15wt 的复合材料,介电常数高达 380左右。 关键词:聚氨酯弹性体 酞菁铜齐聚物 纳米复合材料 高介 电常数 电活性高分子 (EAP)是一种新型的智能高分 高介电常数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上。目前提高聚合 子材料,具有机电转换功能[1]。这类聚合物能够在 物基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比较常用的方法是直接在 外电场诱导下,通过材料内部构造改变产生多种形 聚合物基体中加入具有高介电常数的有机半导体填 式的力学响应的材料[23。具有高介电常数的EAP 料。在有机半导体填料中,酞菁铜齐聚物 (CuPc)具 材料在执行器、传感器、高储能电容器及人工肌肉等 有超高的介电常数(K10)[”]。WangJ.w等[H] 领域具有广泛应用[3]。但是,传统的高分子材料 为提高P(Ⅷ F_TrFE)与铜酞菁齐聚物(o-CuPc)复 通常具有很低的介电常数 (lO)。因此通常需要较 合物的相容性,对聚合物进行化学修饰,赋予其活 高的激励电场才能产生高的弹性能量密度,这极大 泼苄氯基团,进而与 o-CuPc发生酯化反应,将其 地限制了其应用[7]。假定电活性高分子材料是一种 部分接枝到聚合物链上。得到的复合材料中的 线弹性介 电材料,则其弹性能密度U 等于 YS。/2, CuPc的分散性大大提高,粒径在 60--~120nm之间, 电能密度等于 £KE。/2,式中Y是杨氏模量,S是应 材料的介 电常数达到 175,是基体介 电常数的4.5 变,£是真空介 电常数(8.854×10F/M),K是介 电 倍。但CuPc与基体的相容性差,容易在聚合物基 常数,E是施加的电场强度。材料功能类似于执行 体中形成较大的颗粒,形成导电通道,从而降低材料 器,即将输入的电能转变为机械能,根据能量守恒定 的击穿电场,介电损耗增加。因此,提高CuPc在聚 律输出的机械能是不可能大于输入的电能的,因此, 合物中的分散性是提升材料介电性能的关键。 为获取高弹性能密度,就要提高输人材料的电能,从 为了进一步提高CuPc在聚合物基体中的相容 而获得高的sKEz/2,这意味着或者材料介电常数 性,减小CuPc在基体中的粒径,从而大大提高复合 大,或者对其施加高电场强度[引。因此,为了在保持 材料的界面交换耦合效应,提高复合材料的介电性 高弹性能量密度的基础上,有效地降低激励电场的 能。本研究通过化学方法,在 PU预聚阶段加入 强度,制备具有高介电常数的高分子复合材料成为 CuPc,使其与异氰酸酯基反应 ,将 CuPc接枝到PU 近年来 EAP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9--12]。 分子链上,制备PU-g-CuPc纳米复合材料。与简单 因为纯的聚合物的介 电常数普遍较低,而且提 的PU与 CuPc共混物 (CuPc/PU)相比,纳米接枝 高的潜力有限,于是人们将注意力转移到制备具有 复合材料中CuPc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zhencai09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00124015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