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学习经验谈
毕伊鹤
高考前的两次统考,作文都是58分,高考语文135分,现就读于南开大学
上了十二年学,最爱语文课。三年高中,语文也是最利于“偷懒”的一门课。为什么这么说呢?纵观中学的所有科目,语文当属与课外知识关联度最高、给予人的自由度最高、综合性最强的一门课了。因此,以我之见,学习语文不须学得太“苦”,而应凭借自己的兴趣、创造力和恰当的方法,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享受中学习。
与其它科目不同,“学语文”并不等于猛背语文课本外加狂做练习题,语文不仅要“学”,更要“养”。做习题跟着课堂走也就差不多了,课本也只是一个大纲,它起着指导性的作用,而非语文学习的全部材料。一个人语文水准的长进,一定离不开阅读的“蓄养”。阅读又包涵了两方面,一是“量”,一是内容与深度。
作为青年人,读书首先要追求的就是“博”,要有相当的阅读量。学习语文,文学、史学、哲学甚至是语言学、心理学的书籍,都应涉猎。一本书哪怕不能通读,撷取其中感兴趣的部分读读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式。坐拥书城、遍观群书的收益,是终日对着几本书焚膏继晷(guǐ) (释义:膏:油脂,指灯烛;继:继续,接替;晷:日光。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学习。)也得不来的。以是观之,五柳先生“不求甚解”,韩退之“含英咀华”,在这里都是殊途同归的。多多益善才能触类旁通,书读杂了,才能激发人的思考——这在下文会着重提到。
如今的出版业这样发达,不太冷僻的书都能买到,一座“书城”几年便能拔地而起。然而,纵使买书如山倒,读书依然如抽丝,何也?一是时间问题,课业繁重,这可没办法;一是未能构筑出体系,理不出头绪,这里我倒有点小经验。读书体系的建筑,是一个漫长的摸索过程,恐怕需要整个青年时代来完成,甚至是一辈子。说到底,“体系”的构建是不能不在“书城”摸爬滚打的,只不过一些适当的方法可以加速这个进程罢了。章太炎、胡适、吕思勉、顾颉刚、严耕望等等诸位大家,都有大量书目举要和关于学习方法的议论,详简不一,互有短长,都应买来一读,以资借鉴。其实,假若实在抽不出时间读这些专著,如前所述,干脆以语文课本为纲。今日学了《兰亭集序》,回家就翻翻《晋书》;明日学了《滕王阁序》,就查查新旧《唐书》,甚至是《唐才子传》。课本上的《报任安书》是“删节版”,课后就找“完整版”来读;课上学了《再别康桥》,课下就“八卦”一下徐志摩的朋友圈子。长此以往,大量的知识就积累下来了,作文时自然能旁征博引了。语文老师们在这方面会有引导,甚至会印出讲义,大家一定要用心研习这些内容。
至于阅读的深度和内容,也应有相当的要求。取法乎上,仅能得其中;取法乎下,哪里能有收获?沉浸于畅销书和通俗小说中,不能说毫无益处,只是作起文来难免格调不高,治起学来难免眼界狭隘。然而,一上手就抱着《尚书》呀,《纯粹理性批判》呀硬啃,也不见得有成效——读不懂就不要硬读的道理,可见于许多大家的经验之谈中,尤为我辈初学者的大忌。循序渐进,由简到繁,阶梯式增加自己的阅读难度,才最有效率。
除了阅读,记诵也是语文学习中绝不可少的。从初中到高中,“背”这个字眼被鄙视了一路,并在文理分科之后成为文科生的独特标志。这真冤枉了小“背”!“背”不等于“死背”,尤其是语文的“背”,是在念叨声(或者说是朗朗书声)中体味文辞的优美、字里行间的哲理,可比机械性的“死背”要容易多了。同时,“背”也是写起文章来文笔老道、言之有物的要诀。从初中的写作开始,我们就开始力避儿童语言,以风格鲜明的文学语言作为目标。这是一个模仿的过程,是在读和背中练就的。背得越多,知识越多,牵涉出来的思考也就越多。有了文采、事例、议论,能不下笔有神吗?“背”也分为“粗背”和“精背”。如果做不到厚积薄发,为了作文背事例已是下策,非背不可时,尽量选择古籍、名篇中的段落来精背,白话文的事例记住了时间人物地点,粗背即可。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包括我自己),都没在小时候熟背四书五经。高中的时间又紧,不可能将读过的好文章统统背下。所以,就需要我们极用心地读,潜移默化地记,这也可称作一种粗背。譬如通读完李贺的所有马诗,我可能只记得“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之类几句经典的,同时对这位“诗鬼”产生了点新的认识。后者是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前者则可直接用于文章当中,同样有“旁征博引”的效果。
再论“精背”。我想,还是要以古文为主。“语文”就是“国文”,学好通行中国几千年的文言文后,写好通行几十年的白话文自然不在话下。背一篇文言文,可多方面受益。论据与文辞的积累就不必再说,学好文言文,对于文章的整体驾驭也是大有裨益的。对我个人而言,我写议论文有容易流于枯燥的毛病,而《庄子》就给了我莫大的启发。《庄子》中多以人物对话展开议论,将审美精神与哲学思辨相结合,常用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