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复合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碳源营养利用分析.pdf
围内,絮凝率均大于94%,浊度低于19.ONTU;投加量为8.OmLL-时‘,絮凝效果达到最佳,絮凝率可
达96.2%,浊度降至2.0以下。
(2)水样的pH值中性偏碱时,有利于生物絮凝剂BF3絮凝能力的作用。当pH值小于7.0时,随着酸
度的提高,沉后水的浊度升高,絮凝效果变差;当pH值在7.0-8.5区间时,絮凝效果达到最好,絮凝率
高达98.000,浊度降至2.o以下;当pH值大于8.5时,随着碱度的提高,絮凝效果有所下降。
(3)CaC12,MgS04,M9Cl:和Fecls作为助凝剂使用絮凝率均可达90%以上,且二价金属离子Cat+和
Mgt+对絮凝过程的促进作用优于Fe3+。
(4)生物絮凝剂BF3具有絮凝效果好、沉降速度快和沉后水pH值、ORP变化小等优良沉降性能。
参考文献
马放,杨基先,金文标.环境生物制剂的开发与应用.北京:化学L业出版社,2004.206^229
马放,刘俊良,李淑更等.复合型徽生物絮凝剂的开发.中国给水排水,2003,19(4);1^-4
朱艳彬,冯昊,杨基先等.复合型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筛选及絮凝机理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36(6):
759 762
KuraneR,ToedaK,ToedaK,SuzukiT.CultureconditionsforproductionofmicrobialflocculantbyPhodococcus
erythropolis[J].Agric.Biol.Chem.,1986,50(9):2309.2313
邓述波,余刚,蒋展鹅,胡筱敏,罗茜.徽生物絮凝剂在给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中国给水排水,2001,17(2),5-7
TakedaM,KuraneR,KoizumiJL,etal.AproteinbioflocculantproducedbyRhodococcuserythropolis.Agric.Biol.
Chem.,1991,55(10):2663^-2664
ToedaK,KuraneR.MicrobialflocculantfromAlcaligenescupidusKT201.Agric.Biol.Chem.,1991,55(11):
2793^2799
SalehizadehH,ShojaosadatiSA.IsolationandcharacterizationofabioflocculantproducedbyBacillusfirmus.Biotech-
nologyLetters,2002,24;35^-40
复合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碳源营养利用分析
马放,张金凤,杨基先,任南琪,王爱杰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哈尔滨,15009的
摘要:利用有萄糖、蔗糖、乳糖为惟一碳源时,混合培养的方式可使产絮能力保持一定的高效性和稳定性;利用混合
糖为碳源时,采用葡萄锗与D-果糖作为混合碳源可满足菌株的营养需求,混合培养产絮能力发挥得更好;采用菊萄糖作为
惟一碳源,在一定范围内提高碳源浓度,有助于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生长和产絮能力的提高。但是浓度过高时,菌体生长受
到的抑制,产絮能力也随之下降.在纯培养和混合培养的条件下,F2和F6的产架能力均在20gL-、时达高峰;利用这些
小分子有机物质作为碳源进行纯培养和混合培养,均具良好的产絮特性;褚蜜废液、生物制氢废液、纤维素糖化液作为生
物絮凝剂生产原料均可行,且具有良好的产需能力。
美.词:籍。纯培养:混合培养;特蜜废液;生物制氢废液;纤维素精化液
引言
各国对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很多,但多局限于实验室水平的菌种筛选及其特性研究。生物絮凝剂研制的
关键问题是成本过高,而利用有机废物作为微生物絮凝剂制备的培养基则是一条有效途径。目前只有日本的
学者R.Kurane进行过应用方面的研究,并申请了日本专利[[1.4],而国内则未见报道。
我们发现,碳水化合物 (多聚糖类)这一类物质广泛存在于植物中,自然界中含淀粉的天然碳水化合物
年产量达5X1014kg,远远超过其他有机物,它包括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单宁等。这类天然
高分子化合物含有各种活性基团,如经基、酚经基等,表现出较活泼的化学性质,通过经基的醋化、醚化、
氧化、交联、接枝共聚等化学改性,其活性基团大大增加,聚合物呈枝化结构,分散了絮凝基团,对悬浮体
系中的颗粒有更强的捕捉与促沉作用。
本文采用不同的碳源,对纯培养、混合培养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