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拍回想.doc
小拍回想
郭彤 ?
?
51卢禹舜 神游峡江图估 价:RMB 20,000-30,000成交价:RMB 44,000
8月的第82期周末拍卖会总成交4157.7万,其中书画部分为3619.6万,瓷器工艺品为538.1万。 这个成绩是献给周末拍卖会10周年的,虽然之前我们谁也没有意识到小拍也整整做了10年了。大家都感到很欣慰,因为每两个月一次的拍卖会压力真的很大。苦水不少但工作依旧,是因为这个行业,包括小拍这种拍卖形式能走到今天,有这种额度的成交,有这些场场在座的客人,都非常难得。 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工作,更重要的是,好好学习。 没有犹豫的行情 这里说的行情是指书画市场的行情。相信去年的SARS之后,不论多么成熟的行家,或者曾经最为高瞻远瞩的买家,都无法保持平静的心态。大家都在或期待,或疑虑的等待下一场有指导意义的拍卖,以确认行情的存在,确认市场是否还在发热,是否还没有退烧。 因为见识过江湖里的沉浮,行家们虽然成为这一波行情的最大受益者,却依然表现出重重顾虑,如履薄冰。他们既因为卖得出乎意料而惊喜,又因为没能在他们的理想价位里买到想要的东西而大呼不可理喻。在种种矛盾、困惑和反复考量之后,行家们的脸上近来又浮现出久违的平静,他们意识到所谓的理想价位已是曾经的过去,现在要面对的,是恰逢其时的卖,同时又要恰如其是的买。而果真要买到一件拍品,在态度上只有选择坚定这一种方式了。如果说在81期尚可见到巧取的买家,在82期则更多的人是抱着一种豪夺的态度。在拍品没有本质上高低区别,数目也基本相当的时侯,成交额的高低就是沉浮的表现。 小拍从以前的均额5000元左右一件,逐步上升为82期平均20000元一件,说明的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行情比买家的心思要坚定得多,不容你犹豫,因为它是蓄势而发的,只是在蓄势的时候,我们没有足够的敏感去相信这件事罢了。 但是每一波行情,都存在一个行家由疑虑到确认的过程,应该说有了行家的确认,这波行情才真正得以成立。东京寻画
246刘文西 山丹丹估 价:RMB 10,000-15,000成交价:RMB 38,500
296宋吟可 春江花月夜估 价:RMB 5,000-8,000成交价:RMB 35,200
就连东京人也说,很难有那么热的时候,7月中旬的某一天,我和同事李移舟从地铁里出来,突然发现东京人的形象已经全无那种从时尚杂志里走下来的劲头,在沉闷的热浪里,疲惫挂在每张脸上。偏偏就有不怕热的人,为了一张画晨奔大阪,夜返东京,而这样的人不是我们,而是当地的“业者”们(“业者”是行家的同义词)。日本的艺术品拍卖没有面向公众的,只有会员俱乐部里会员之间的交换和竞买,没有预展,也没有押金,更无退还的可能,在几分钟甚至数秒之间,拼的是眼神和决心,古董业在这里显得更为有序的原因也是因为大都是行家在参与和较量。在中日艺术品持续多年的单向交易后,突然有一天,日本的业者们意识到交易的平台转移了,几件千万级的拍品回到中国后,更多的中国艺术品也在转眼之间跑回故里,恼人的互联网使便宜成为了过去式,业者们惟有努力,才有制造下一个吴昌硕屏风式神话的可能。 东京的热浪太甚,我们收获不大,但有这些努力的业者们,中国的东西会回来的越来越多。画家的籍贯 相对于西方艺术史常以画风来定义画派的常规(如“野兽派”,“立体派”等等),中国艺术史更多的喜以地理位置来总结流派现象,从古代的“金陵八家”,“扬州八怪”到近现代的“海派”“岭南画派”、“长安画派”。到了当代,也基本冠以“新某某派”来称呼变革后的国画现状。虽然这在艺术史上属于方法论的一种,与艺术市场的关联也有学者在不断涉及,可是我们在《丹青铭三峡》这场专场拍卖之后,大家都不约而同的意识到当代中国画坛的地域性差异在市场的反馈越来越明显了。
1300程十发 向自动化进军估 价:RMB 28,000-48,000成交价:RMB 110,000
1301程十发 学文化估 价:RMB 28,000-48,000成交价:RMB 110,000
北京和浙江因为有两大学院和研究院、画院等一系列学术机构的存在,画家们的优越感自不待言,江苏、山东因为有良好的收藏群体和相对狂热的追捧对象,也让画家的日子好过许多,其他如陕西、广东、四川、甚至湖北、贵州也有明确的受到欢迎的画家,而其他地区的画家则相对弱势得多。 浙江籍画家实在值得一提,从陈洪绶的天价册页到蒲华的一涨再涨,黄宾虹的山水、陆抑非的花鸟、周昌谷的人物都渐行渐高,马一浮、沙孟海的书法也高出时流,而卢坤峰、童中焘、吴山明、曾宓、刘国辉、卓鹤君也远胜同辈。最为让人感慨的是叶浅予和方增先的作品近来一直为浙江买家斩获,思量之下,才明白这两位的籍贯,都同属浙江。如果说经济的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