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治水与社会文明
海委漳卫南运河管理局 王 军
【摘要】:人类创造的所有文明,离不开水的滋润,纵观世界文化源流,水与文明的形成,
并非始于当代,而是逐渐积累所致,有很深的历史根源。我们应该在继承前人治水的思想基
础上,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和水环境,把水资源、水环境问题和人口、经济社会发
展一起进行综合研究,实现水与文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关键词】:治水文明协调可持续发展
文明的起源、文明的发展以至文明的衰亡都和支撑人类文明的自然环境密不可分,不论
是古文明的摇篮还是现代文明社会都离不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其中水环境以及与水有关
的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尤为重要。为了使环境朝着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方向发展,
除了必需照顾好社会本身的问题之外,还必需时时注意调整与外界自然环境的关系,促进文
明与环境的协调,防止环境的退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
本问题。
一、水与文明的关系
人类文明的诞生和发展与水息息相关。在人类诞生的初期,人们常常逐水草而居。人类
早期的四大文明一一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占印度文明和华夏文明,都是在一些大河
流域孕育、诞生的。古埃及文明发祥于尼罗河谷,因为尼罗河定期泛滥及灌溉之利而产生了
古埃及文明。正如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古巴比伦文明产生
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古印度文明是在印度河流域起源和发展起来的。而举世闻名的
华夏文明则得益于中华民族母亲河一一黄河的滋养,是源远流长的黄河水使中华文明历经
5000年而绵延不衰,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令人深思的是,水孕育了文明,而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又往往伴随着对水环境的伤害。人
类历史上,灿若群星的文明无一不是因水而兴,但许多文明也因水环境退化而无可挽回地走
向了衰亡。公元前7世纪以后,古埃及不断遭受异族的侵扰和交替统治。由于殖民者的肆意
掠夺和人口大量增加,导致大面积森林被砍伐,许多沼泽湿地被开垦为耕地,使尼罗河谷原
本富饶的土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贫乏和脆弱,使古埃及文明最终走向了凋落。
古巴比伦文明由辉煌走向衰落,虽然有复杂的社会原因,但两河上游的过度放牧和森林砍伐
所造成的生态破坏,不合理地使用灌溉水源,引发土壤退化,无疑是主要原因之一。由于上
游植被破坏,造成两河含沙量增加,河道淤积,河床抬高,洪水泛滥,灌溉系统遭到破坏。
同时,洪水泛滥又造成地下水位抬高,加之缺少排水设施,使土壤盐碱化越来越严重。刻于
泥版上的楔形文字中记载着“土地变白了”,显示出盐碱化的土壤表层结盐的白色形态。这场
生态灾难使古巴比伦王国的人口由原来的400万人在短时间里下降到1万人左右,文明陷于
衰败。恒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的衰落也与毁林开荒,导致洪涝、干旱加剧不无关系。由于森
林植被破坏,随着干旱时期的到来,开始出现沙尘暴,土地沙化,大片土地弃耕,持续1500
年以上的哈拉巴文明因此于公元前18世纪开始由盛而衰。位于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塔尔平
原,曾是古印度的粮仓,但由于森林植被破坏,气候干旱,泉水枯竭,河流断流,土地沙化,
昔日富饶的平原变成了大沙漠。
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些古代文明的衰亡也大多与水环境变迁有关。研究表明,在距今2000
年至3000年,新疆处于冷湿气候时期,降水量比现在多,河水流量较大。汉唐时代商贾活跃
的丝绸之路南道所经的鄯善(今若羌米兰古城)、楼兰、且末(今且末恰勒玛旦古城)、精绝(今
民丰北尼雅废墟)、捍弥(今于田北喀拉墩遗址)、渠勒(今于田南)均有发达的农业;丝绸之路
北道上的轮台、渠犁垦区农业也曾十分发达,说明当时这些地方水资源条件较好。但汉唐以
后,这些古城和农业区大都被沙漠所淹没。这与在自然和人为作用下河道改道及河流径流量
减少有直接关系。河西走廊的石羊河、黑河、北大河、疏勒河、党河等河流历史上水量也较
丰沛,沿河地带水草丰美,生态状况良好。汉代为保证丝绸之路畅通,在河西走廊设立了武
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唐代古道上的沙洲(敦煌)、伊州(哈密)、瓜州(安西东南)、肃
州(酒泉)、甘州(张掖)、凉州(武威)仍很繁荣。但唐宋以后由于人为开发,大片森林遭砍伐,
河水减少,含沙量增加,河流干涸、萎缩和改道,沙漠化加剧,许多绿洲变成了荒漠。昔日
繁荣的丝绸之路终于湮没在大漠戈壁中,成为今天人们旅游考古、感慨幽思之地。
中外文明兴衰的历史事实都说明,良好的水环境孕育了人类文明,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
展离不开水;而失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