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着看学生.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笑着看学生.doc

微笑着看学生 胡芝兰 (常州铁道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常州,213011) 摘 要:本文针对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德育问题,提出了如下观点:微笑着看学生,让学生亲近教师,让教师不仅成为学生的楷模,亦成为学生的朋友,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下得到陶冶和提高。 关键词:微笑;需要;沟通 2000年3月1日的《人民日报》发表了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在全国教育界掀起了学习的热潮。《谈话》的核心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点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于五年制高职学校来说更要抓好学生德育工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是每一位高职学校教师辛苦奋斗的目标。五年制高职学校的教师要抓好学生的德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必须建立在师生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只有在这基础上,教师和学生才能很好地沟通,才能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不断成长。因此,微笑着看学生,让学生来亲近教师,让教师成为学生的楷模、学生的朋友,让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教师的微笑中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一、微笑是学生的需要。 五年制高职学校的学生,年龄一般在十五六岁至十八九岁之间,正值青春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从实际情况看,随着“普高(普通高校)热”的升温,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得不到保证,往往是中考分较低的学生选择了职业学校,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基础教育中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这就决定了他们进入高职校后的心理问题多发易发而且日益复杂,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特殊群体。尤其是有一部分学习和品行的“双差生”也进入了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从而加大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难度。 学生进入高职校后在学习方面表现出学习目标不够明确自卑自贱心理严重”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而为人师表是师德的核心,热爱和尊重学生又是师德的基本要求。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走近学生,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良好的师德,是教师自身的一种魅力,也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是教书育人的一种动力。给予学生微笑,适时地给与学生肯定,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质,正是良好师德的体现,也正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其次,用微笑来感化学生是教师运用隐性课程的一个有效途径。微笑能够调动起教师自身人格中最动人、最优美的要素,成为教育学生的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微笑体现出教师积极乐观的为人处事的态度,体现出教师宽容和体谅的博大胸怀,也体现了教师对教育方式的运用和革新。积极乐观的态度可以感染学生,宽容体谅的胸怀可以感动学生,新的教育方式又使学生有所感悟和触动。所以,微笑是一种促进学生前行的巨大力量,它指导、改变、规范着学生的言行。将微笑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在德育工作中恰当运用,是教师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 三、微笑是师生沟通的桥梁。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首先必须微笑着看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严格要求与爱护、尊重学生是一个统一体。爱护、尊重学生是严格要求的出发点,严格要求是爱护、尊重学生的一种体现。要做好严格教育、尊重与爱护,首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和信任学生,特别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上进心。这样才会使学生感到老师是真诚的,是真心为着自己进步,感到老师的可亲、可信,才会听从老师的教导,争取老师的帮助,从而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主导方面是教师。教师一方面要严格要求自己,树立良好的榜样。另一方面,要发扬民主作风,虚心听取学生的批评和意见,尊重和支持学生的正当要求,对学生不正当的或一时实现不了的要求给予耐心的说服和解释,而需要对学生严格的地方则态度明朗,措施坚决。在这样的基础上形成的关系是一种真诚、坦率、可信赖的同志关系和朋友关系,可以发挥很大的教育作用。 教师能否在自身的职业生活中保持微笑,不仅是一种对待自身职业的态度,对待教育教学的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对待学生的态度。这种态度应该是良性的,积极的,肯定的。它是在“赏识教育”与“鼓励教育”的教育背景下对教师的一种内在的素质要求,也是教师个人人格魅力在职业生活的一种鲜明展现。五年制高职校学生由于大部分在初中阶段的学习生活中有着不良的经历,教师以及家长的教育观念方式不当,特殊社会环境、特定的青春期年龄阶段和独特的身份(如独生子女)等因素,造成他们身上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并且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凸显再来。作为教师,对此不能听之任之,更不能放弃教育。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能会看到有些教师在学生犯错后,深恶痛绝,恶语相向,甚至开除学籍。这种做法无疑是不恰当的。一方面将造成这些学生情感上的恶性循环,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假如学校和教师不加教育就把这些“问题学生”推向社会,就会失去学校一方应该担负的教育职责和意义。再者,职校学习阶段,是学生从心理幼稚

文档评论(0)

lyb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