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日本的经济赶超与财政投融资的作用.doc

战后日本的经济赶超与财政投融资的作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战后日本的经济赶超与财政投融资的作用.doc

战后日本的经济赶超与财政投融资的作用 几年后,人类将告别20世纪而跨人历史发展的新纪元。行将“跨世纪”的人们应怎样审视20世纪的历史、准备参与2l世纪的伟大实践呢? 本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大特征,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这两大社会制度的并存、对立、斗争和发展,曾彼此向对方提出过严肃的挑战及有益的教示,这就是:当资本主义因市场失控、经济危机和战争等内外矛盾的激化而陷人体制性危机之时,以1917年俄国苏维埃革命为起点的社会主义制度在许多国家相继建立,并展示出勃勃生机,这一事实曾强烈地震撼了西方世界,成为刺激资本主义各国竞相进行自我调整和改革的外部动因。另一方面,二战结束后的几十年来,当我们长期为以公有制为基础、以计划经济为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而自赞自赏之后,却发现在经济发展上拉大了与西方国家本来就很大的差距,顿悟到以往推行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及全盘否定市场经济的做法不利于经济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前半个世纪一度充当资本主义“先生”的社会主义,进入后半个世纪末期后,似乎正将自己置于一种“学生”的位置,所不同者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各异。众所周知,原苏联和东欧国家急剧向私有化、市场经济转向,中国则正在通过稳步的渐进方式,探索一条适应本国国情的市场经济道路。 上述历史现象反映了一种怎样的本质和规律将是理论上长期研讨的课题,现实中须注意的又一种倾向是,在日渐高涨的崇尚“市场”之风下,也须警惕“欲速不达”乃至“过犹不及”。须知现代西方社会已不存在亚当·斯密所描述的那种自由的市场和放任的经济,而是一种市场与计划、自由与规制有机结合的“混合经济”,并且这种“混合”也绝非是某种单一的模式。一般认为,战后日本是较为成功地实行“混合经济”的典型范例,其经济高速增长的实现与其“混合经济体制”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而这种混合经济体制的形成,曾经历过由自由市场经济到统制计划经济,再又从统制计划经济到混合经济的变化过程。本文探讨的日本战后经济赶超期的财政投融资问题,只是从一个侧面人手,从实证上考察日本政府如何在资金供给方面“有计划地”干预市场,进而有效地加快经济赶超的进程。这种考察不仅对揭示日本“混合型经济体制”的内部结构及其运作特点是必要的,而且对加快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市场经济体制及财政金融制度或许也是有益的参考。 一、财投的制度分析 “财政投融资”一词在我国有各种译法,在日本,财政投融资简称“财投”。远藤湘吉为其所下的定义是:“所谓财政投融资,简而言之,就是财政机构的资金及政府掌握下的资金按照一定计划所进行的出资和融资”。大内兵卫、内藤胜也认为,财政投融资就是“以财政上形成的资金进行的投资或融资活动”。由此可见,中文中直接译成“财政投融资”是比较得当的。 财政投融资作为日本财政中的一项特殊制度,正式起始于1953年,但若追溯其历史渊源,则可上溯到明治初期的官办事业,大正时代亦不乏其例,特别是在15年战争期间,为了支撑不断扩大的对外侵略,财投的规模和领域均达到空前程度,这些都是构成战后财投制度化的历史原因。 日本战败后,面临着艰巨的经济重建任务,生产骤降、物资奇缺和通货膨胀成为战后初期的严重问题。这主要是由于资金短缺和原材料不足所致。当然,从根本上说,这是日本发动那场侵略战争及其战败的必然结果。 经过一年左右的徘徊和实践中的探索,日本政府于飞1946年底确定了优先恢复基础产业生产、突破生产危机的战略方针,这就是著名的倾斜生产方式。优先恢复基础产业生产的原则,是开发利用国内资源,重点则是增加日本“能够处置的、唯一的基础性原料煤炭的生产”,以图与钢铁、发电、化肥,铁路运输等产业间形成一种互促互动的扩大再生产关系。 推行倾斜生产方式无疑需要大规模的资金投入,而在“国家财政、重要企业、国民家庭经济收支连年赤字” 的现实情况下,只能由“贫穷”而又“强大”的政府扮演资金供给者的主要角色。其基本手段是,成立国家复兴金融公库(简称“复金”),集中向倾斜产业投资或贷款。由于“复金”的资金来源主要依赖日本银行的扩大信用(增发纸币),因而实际上是以虚拟的货币资本满足了倾斜生产的资金需求。自不待言,这种做法助长了通货膨胀,受害者是广大国民。“复金”的成立及其活动,揭开了日本战后财政投融资活动的序幕。 进入1949年,由于美国已把对日占领政策的重点转向经济复兴上来,对日经济限制急剧缓和。特别是同年推行道奇计划后,日本经济在“一举稳定”的基础上,开始发生统制经济向市场经济、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的体制性转变。在此过程中,复金的财投活动被勒令停止,新设的美国对日物资援助回头资金会计,部分地发挥了财投的功能,其融资的重要对象是电力、海运业。 朝鲜战争爆发后,日本经济受到强烈刺激,以现代化设备投资为重点的产业合理化运动蓬勃展开,经济赶超的进程开始加速。日本国内经过一番“国

文档评论(0)

zhaojq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