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笊笊笊笊笊笊笊笊笊笊笊笊笊笊笊笊笊笊笊笊笊笊笊笊笊笊笊笊笊笊笊笊笊笊笊笊笊笊笊笊笊笊笊笊笊笊笊笊笊笊笊笊笊笊笊笊笊笊笊笊笊笊笊笊笊笊笊笊笊笊笊笊笊笊笊笊笊笊
语文博览
词语溯源
程度副词“格外”来源及其发展
笊 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 杨遗旗 叶 琳
大多数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和现代汉语虚词释 (2)旧格新减,尚未议登,格外加倍,将以何术?
例都收录并分析了程度副词“格外”。北京大学中文 皇慈恤隐,振廪蠲调,而元懿幸灾搉利,重增困瘼,
系1955、1997级语言班(1982):“格外,表示程度高, 人而不仁,古今共疾。 (南朝《南齐书·卷四六·顾宪
说明事物的情状或人物心理状态变得超乎一般情 之传》)
况,比平常更进了一层,含有‘更加’的意思。前面不 (3)元徽初,东宫罢,选曹拟舍人王俭格外记
能加否定副词‘不’‘没有’等。”景士俊(1980)、王自 室,绪以俭人地兼美,宜转秘书丞,从之。 (南朝《南
强(1984)的观点和上述观点基本一致。 吕叔湘 齐书·卷三三·列传第一四·张绪传》)
(2000)则指出:“格外,表示程度超过一般。”并且描 (4)浦阳南北津及柳浦四埭,乞为官领摄,一年
写了“格外”的三种组合:a)格外(地)+形/动;b)格 格外长四百许万。(南朝《南齐书·卷四六·列传第二
外+不+形/动;c)格外修饰带“得(不)”的动结式或 七·顾宪之传》)
动趋式动词。但是几乎所有的古代汉语虚词研究专 上述4例中的“格外”,均为表示范围的方位短
著都没有收录“格外”一词。那么“格外”今天的面貌 语,意为“标准之外”。 (2)句最为明显,“旧格”、“格
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本文拟从历史的角度追溯程 外”中的“格”意义指向完全一致,意为“赈灾标准”,
度副词“格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希望能对近代汉 证明“格外”是临时性短语。(2)、(4)两例中方位短
语副词的研究有所裨益。 语“格外”与动词组合,在句中作状语。作状语是副
词最为基本的语法功能。方位短语与副词都能与动
一、南北朝至明朝的使用情况
词组合充当状语的特点,使得方位短语存在向副词
“格外”最初是“格”与“外”组合而成的方位短 转变的可能。
语。《汉语大词典》“格”的第16个义项为“法式;标 但是,笔者用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开
准;规格。”此义最早见于先秦。《礼记·缁衣》:“言有 发的“汉籍全文检索系统”和《四库全书》电子版检
物行有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 索隋至明代的文献,发现在清代以前的文献中,
郑玄注:“格,旧法也。”孙希旦集解:“有格则无踰 “格外”使用的频率极低,分布也极不均衡。“格外”
矩之行。”《后汉书·傅燮传》:“朝廷重其方格。”李 一词在向副词转变过程中显得十分艰难。笔者对
贤注:“格,犹标准也。”现代汉语“合格”、“规格”中 “格外”一词在清以前各朝文献中的使用情况作了
的“格”的语素义即为“标准”。“法式、标准、规格”进 统计。
一步引申出义项“条例、制度”。古 朝代 出现修饰 修饰动词 修饰形容词 动词介词 用作
代汉语中的短语“格外”即为“标准
次数名词 奖惩 心理活动其他单音节双音节 短语 宾语体词
之外”、“规格之外”、“制度之外”之
唐 5 3 2
类的意思。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