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化的转向:当代传媒与视觉文化.doc
文化的转向:当代传媒与视觉文化
【内容提要】主持人语在“文化的转向”的呼声中,视觉文化研究的兴起是一个颇为值得关注的趋向。作为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层面,视觉文化的种种现象正在进入我们的视野,引起理论的思考和学理性的探讨。从逻辑层面说,视觉文化是一种图像的文化,它的相对概念是一种话语的文化;从历史的层面看,视觉文化和当代传媒的发展以及消费社会的趋向关系密切。所以,对视觉文化的研究必然涉及到当代文化转向的诸多方面。本专题各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视觉文化问题,视觉意识形态、文化传播的媒介、图像文化的叙事方式、数字化的图像消费、语像和视像的差异等问题,被作者强调出来。这些问题远不是视觉文化的全部,作为一种常识,它们只是视觉文化理论思考的若干有代表性的层面而已。晚近文化研究中对视觉问题的关注决非空穴来风,它反映出理论思考对文化变迁的敏感。海德格尔早在三十年代就指出“世界图像时代”的到来,他认为,世界图像时代不是指关于世界的一幅图像,而是指“世界被把握为图像,……这样一回事情标志这现代之本质”。如何看待这一论断?就让我们把这些讨论作为起点,从视觉文化的路径进入“现代之本质”吧!周宪观看是人类最自然最常见的行为。但最常见的行为并非是最简单的。当代哲学和文化研究在“语言转向”之后,转向了对看的思考,决非偶然。“视觉转向”不但标志着一种文化形态的转变,而且意味着思维范式的一种转换。无论从概念上还是从学理上说,视觉作为一种文化,核心问题乃是眼睛与视觉对象的关系,恰如听觉文化总是与言语和聆听有关一样。当然,眼睛的对象是复杂的,大到洪荒宇宙,小到分子结构,从自然到社会,从图像到文字。心理学的发现证实一个极其简单却又异常复杂的命题:我们对世界的把握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视觉。黑格尔说,视觉(还包括听觉)不同于其他感官,属于认识性的感官,所谓认识性的感官,意指透过视觉人们可以自由地把握世界及其规律,不像嗅觉、味觉或触觉那样局限和片面(注: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上卷,第331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视觉的基本状态是看,看又可以区分为不同的看的状态,凝视,注视,一瞥,浏览,静观,等等。显然,看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而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贡布里希坚持认为,看就是图式的透射,一个艺术家决不会用“纯真之眼”去观察世界,否则他的眼睛不是被物像所刺伤,就是无法理解世界(注:范景中选编:《艺术与人文科学:贡布里希文选》,浙江摄影出版社1989年版,第32页。)。恰如波普尔的“探照灯”比喻一样,眼睛和客观世界的关系,乃是一种“探照灯”那样的照明过程,“照到哪里哪里亮”,事物从纷乱遮蔽的状态中向我们的视觉敞开。用海德格尔的话来说,诗人看待世界的眼光就是真理的开启过程。雕塑大师罗丹说得很明白:“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注:《罗丹艺术论》,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年版,第5页。)看虽重要,但看确实又是人最自然的行为。眼睛作为造化的产物,天生是用来观看的。但人的观看与动物有许多不同。拉康在论证“镜像”理论时,反复说到,婴儿六个月后便能在镜子中辨认自己,而猩猩决然不能。(注:《拉康选集》,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89页以下。)显然,人类看似自然的观看行为,其实是复杂的文化行为。看,就是一个追寻想看之物的过程,看和看到乃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个中并无深奥学理。然则,在纷繁的人类社会中,在特定情境迥异的文化中,看与看什么和看到什么均不是一个自然行为,而是有着复杂内容的社会行为。举美学上的例子来说,画家看自然乃是出于画家之天性,画家的眼睛就是为观察自然而存在的。传统的模仿论和镜子说主张,画家不过是画下他看到的风景而已。但问题决非如此简单!但晚近美学和心理学的研究就发现,画家的观看不是一个机械记录的被动过程。贡布里希的著名论断是:“绘画是一种活动,所以艺术家的倾向是看他要画的东西,而不是画他所看到的东西。”(注:贡布里希:《艺术与幻觉》,浙江摄影出版社1987年版,第101页。)这段看似简单的表述中蕴含了极其深刻的哲理:人的眼睛总是积极主动地寻找想要观看的对象。如果这么来看,美学上争论不休的“美是主观的”或“美是客观的”种种看法,其实都是片面之说。与其说美在心或在物,不如说美是人主动寻找的眼光之发现,罗丹的说法即如是。明代哲学家王阳明说过:“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注:《传习录》下,《王文成公全书)卷三,浙江书局刊本,第27页。)无独有偶,法国哲学家萨特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说法:由于我们存在于世界之上,于是便产生了繁复的关系,是我们使这一棵树与这一角天空发生的关联;多亏我们,这颗灭寂了几千年的星,这一弯新月和这条阴沉的河流得以在一个同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教育部各驻外文化机构轄区一览表.doc
- 教育项目一:脊柱侧弯术前检查和准备?.doc
- 教辅(后勤)岗位考核细则.doc
- 散打运动对中学武术教学的影响.doc
- 敬廉知荣耻,崇德向善美.doc
- 敬老爱老献爱心,中秋佳节传美德.doc
- 数位化温度控制器设计.doc
- 数列、不等式练习题.doc
- 数列问题的八个“提醒”.doc
- 数字化音频的采集和简单加工.doc
-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利益联结机制与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模式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李一环门店标准化讲师:门店标准化盈利复制培训案例与督导标准化手册.docx
- 《职业院校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融合的机制构建与实施效果分析》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家电制造企业智能化设备维护管理中的设备性能监控与优化》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美容美发行业连锁经营模式下的消费者行为分析与忠诚度提升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基于人工智能教育平台的数字学习资源版权保护策略及交易模式创新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技术在农村生态农业中的应用前景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人工智能助力初中物理个性化学习资源版权管理机制探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语文情境教学在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中的应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校园欺凌事件的法律责任与防治策略分析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