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王夫之的教育思想.doc
王夫之的教育思想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晚年隐居于形状如顽石的石船山,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船山先生。王夫之是明末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
王夫之出生在一个武勋世家,到王夫之祖父辈开始败落。王夫之自幼跟随自己的父亲、叔父、兄长读书,十四岁中秀才,二十四岁以《春秋》第一名高中湖广乡试第五名。这时明朝已经到了存亡之秋,四方不靖,王夫之因此没有参加明代最后一科的会试。随后王夫之积极的投入到反抗满清的斗争当中。1648年,王夫之与好友夏汝弼、管嗣裘、僧性翰在南岳方广寺举行武装抗清起义,最后以失败告终。
王夫之在研究儒家经典,考察历代政治得失,尤其是在总结明朝覆亡的沉痛教训中,深入思考了教育的作用与目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1.人性论与教育作用
王夫之认为,人性是一种人类所具有的潜在的发展能力,与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人的认识器官的潜在机能,尤其是具有思维能力的“心之官”,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基础。但是,人性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之中,由此,他得出了人性“日生日成”的论断。他说:“夫性者,生理也。日生则日成也。”他明确提出人性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不断的生长变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日生则日成”、“继善成性”的。人的知识才能、道德观念“非性之本然”,而是后天教育与学习的结果。“人之性随习迁”,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教育为治国之本
王夫之考察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以为在一个国家中,除了政治之外,教育是最重要的。他说:“王者之以天下,不外乎政教之二端。语其本末,则教本也,政末也。”他认为明王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化日衰”,学校教育“名存实亡”,由此他希望“谋国者”能记取这个教训,对百姓除了“宽养”以外,还要施以“教化”。
3.“救人道于乱世”
王夫之在教育目的上并不是一般性地主张“学为圣贤”,而提出要造就能“救人道于乱世”的“豪杰”。他认为当时社会需要“荡涤其浊气,震其暮气,纳之于豪杰而后期之以圣贤,此救人道于乱世之大权也。”“豪杰”有远大的政治理想和“堂堂巍巍、壁立万仞”的豪迈之气。他说:“能兴即谓之豪杰”,就是要求造就出来的人才,虎虎有生气,思想上行动上有不同流俗的振作精神,有远大的胆识,其不近要具有“救世之心”,还要“当思何以挽之”。王夫之还认为“能俭、能勤、能慎,可以为豪杰矣。”所谓俭,就是“节其耳目口体之欲,节己而不节人”;所谓勤,就是“不使此心昏昧偷安于近小,心专而志致”;所谓慎,就是“畏其身入于非道,以守死持之而不为祸福利害所乱。”王夫之论教学过程
王夫之用朴素的辩证法,揭示了教与学的关系。他说:“夫学以学夫所教,而学必非教,教以教人学。而教必非学。”就是说,学生学习的东西,就是教师讲授的东西;但学生学习的过程,并不等同于教师讲授的过程。他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学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他们是否“自悟”。他指出:“教者但能示以所进之善,而进之之功,在人之自悟。”他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简单地模仿,或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一种自觉的认识过程。教师的作用,不在于传授多少知识,而在于启发学生自悟,使学生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他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启发学生自悟的过程。他的这一思想,正确地揭示了教学过程的本质,值得弘扬。
王夫之论知与行的关系
王夫之在知行关系问题上,既不同意朱熹的“知先行后”说,也不同意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他主张行先知后,知行并进,相互为用。他说:“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又说:“知行相资以为用,唯其各有致功,而亦各有其效,故相资以互用。”他认为在人们的认识中知与行各有其功效,又必须相互为用,因此,只有知行并进,才能“知同而起功”,这是认识事物的一条定理。他一方面提出“行可兼知”的观点,强调知源于行,必须从行上检验知识的效果功用,否定了传统教育中那种严重脱离实际、死读书的弊端。另一方面,又提出知行相互为用,不能混淆,二者都不可偏废,比较正确地揭示了人的认识规律。
王夫之论学与思的关系
王夫之认为,学与思的关系,是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关系。他说:“致知之途有二:曰学,曰思。学则不恃已之聪明,而一唯先觉之是效;思则不徇于古人之陈迹,而任吾警悟之灵。……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博则思愈远;思正有功于学,而思之困则学必勤。”就是说,学不独不妨碍思考,相反学识广博将有利于思考的深化。思考也有助于学,因为思考时遇到困惑而感到难以深入,就会促使自己进一步勤奋学习。学与思二者并重,互相促进,才能获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新版)新媒体运营考试题(附答案).doc VIP
-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新起点摸底考试生物试题.docx VIP
- 崇明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及答案(上海新教材).docx
- 2025年全国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网络培训示范班在线考试题库及答案.pdf VIP
- 2025年包装机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
- 供热企业运检人员专业知识习题集.pdf VIP
- IDT全外显子杂交操作说明书xgen-hybridization-capture-of-dna-libraries.pdf VIP
- 煤化学教学课件.ppt VIP
- 无敌英语语法(初级版)分析.pdf VIP
- DB13T 334-1997 出口无毛绒细度检验规程.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