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雨霖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进行诗词赏鉴
2、在诵读品味及比较阅读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体会欣赏景中见情,情景交融,尽情铺写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词中所体现的离别情绪。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音频课件。
教学方法:问答法、讨论法、 朗读法。
教学过程:
我们在讲宋词简介的时候说过,宋词可以分为几个流派?(生:两派。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是?(苏轼、辛弃疾)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是?(柳永、李清照)传说苏轼曾问一个善于唱歌的幕士:“我词何如柳七(柳永)?”这个人回答:“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由此大家可知这两个流派的不同特点。。能让苏轼与之一争高下的“杨柳岸晓风残月”出自哪首词?(生:《雨霖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雨霖铃》??????????启发学生想象这副画面,把语言形象化进而图象化,以体会诗的意境。(提示:两人相对而立,手握手,眼对眼,泪眼婆娑。是苏轼的《江城子》中的“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是“流泪眼对流泪眼,断肠人送断肠人”啊!这无声的注视将往日千般恩情、万般情爱都镌刻在泪眼中了,真是“一切尽在不言中”。言达意尔,意已相通,言复何用?)
这幅别离图仅仅有人我觉得还不够感人,我们来看看作者还给这幅图添加什么景和物,或者声音作为背景来感染读者的呢?
寒蝉凄切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常用于离别的感伤。 “寒蝉凄切”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长亭晚
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长亭”是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
骤雨初歇
雨停了,该出发了。秋天万物凋零,骤雨过后,黄叶入泥,只剩枯枝,冰凉一层寒气,内心之凉意也更浓了。试想“骤雨初歇”的冷寂中与情人相别是怎样的悲凉之至。教师小结明确:开首这三句,简单看,只是交代送别的时间、地点,然而细心留意,景物特点:“蝉”是“寒”的,特指是秋后的蝉,秋有萧索感受,而蝉在凄凉急促地鸣叫,傍晚时分让人有落寞之感,更兼雨后带凉意。再看词人,一个“对”让我们联想到他的动作可能是“呆”对着长亭。这样,这里的景已不是单纯的景物。一阵骤雨过后,景色特别鲜明刺眼,周围都是凄切的蝉声,又正是暮色苍茫时分,对着这送别的长亭,这是多么动人愁思的境界呵!可见这里着重的是在酿造一种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先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受,打下情感的基础,以增强下面抒写情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这句要读得凄凉、落寞。
小结:词人用“意象”为砖石砌成的建筑——意境。柳永用大量的景和物渲染一场凄惨的分别,这是铺陈的写法。通过景物的渲染,从而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
在此情此景下,无语是不是代表他们没有想法?(不是),从哪句话可以看出确实是有想法的,想到了什么?
明确:“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一个“念”字,说明下面所写的景物是想象的。(虚写)
2、下阕
此处的景物描写应如何理解?是否给人以宽广雄伟的气势之感?“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三种景物与词人的愁绪有何联系?
明确:不是。这三种景的描写,充分地表现了离别的愁绪:如千里烟波般的绵长,如沉沉暮霭般的沉重,如楚地天空一样无边无际。词人对景物的描写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这种愁绪是作者才有吗?当然不是,课文哪句话有说?(多情自古伤离别)
自古以来就有 “伤别离”情感,只是到自己时,是在什么时节别离呢?(冷落清秋节),这样写就通过对比,衬托出自己的离愁比古人更深更重。
在这样更深更重的离愁下,我将来会过着怎样漂泊孤寂生活呢?自然引出了下文对别后生活的联想。(承上启下)请同学们读出来。
A想到酒醒后:“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B想到今后: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四).品读,赏析名句: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里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能营造什么意境?)
“杨柳”:历来为送别诗的意象,“昔我往者,杨柳依依”,“客舍青青柳色新”等都是如此,“柳”者,“留”也,有不舍之义;柳条似愁肠,柳叶如愁眉,表示离愁别绪;树丝柔软细长,能系住行人的心;故折柳相送,表示依依不舍的心情。
“晓风”: 古语有云: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是特别让人伤感的季节。晓风轻拂,带来的并不是快意,而是凉意,凄凉的感觉。
“月”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而“残月”不仅含有“不团圆”的意思,也为此时的词人心情铺了一层凉意。最易引起词人的愁思。
这里的景纯为情设,这些景是实写还是虚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5年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
- 2015年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教案.doc
- 2015年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
- 2015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1 数据收集整理 单元教案.doc
- 2015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_《克和千克》教案--翟艳春.doc
- 2015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
- 2015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doc
- 2015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范).doc
- 2015年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doc
- 2015年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和反思及教学计划.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