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历史新人教版必修3一轮复习课件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pptVIP

2013届高考历史新人教版必修3一轮复习课件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利用核技术为人类造福 相继建成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标志着中国核工业的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成为和平利用核能的典范. 浙江秦山核电站 广东大亚湾核电站 “世界首位太空人”——加加林(苏) 1961年4月12日,身着90公斤重的太空服,原苏联首位宇航员加加林乘坐重达4.75吨的“东方”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宇宙空间和从宇宙中看到地球全貌的人。 “世界首位太空人”——加加林(苏) 阿姆斯特朗说:“对一个人说,这是小小的一步,但对人类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 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行动 载人航天工程 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于2003北京时间10月15日9时整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飞船按照预定轨道环绕地球14圈,在太空飞行21小时18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成为世界航天大国。 “中国第一位太空人” ——杨利伟(神舟5号) 神州6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2005年10月17日凌晨4时33分,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完成中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后,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安全返回。 “神舟六号”宇航员-聂海胜、费俊龙 中国“嫦娥奔月” 计划 第一期是在最近2到3年,向月球发射月球探测卫星。 第二期将发射月球探测器机器人登陆月球。 第三期中国人登上月球。   月球探测工程是中国航天事业继人造卫星、载人航天之后的第三个里程碑。   2007年10月24日,中国西昌发射中心,“嫦娥一号”顺利踏上登月旅程。这是“中国制造”第一次离开地球,奔向月球,一个时代就此来临。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 中国农民为什么会这么说? 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是靠邓小平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二是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1973年-南优二号 ——“东方魔稻” 袁隆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以色列沃夫奖 泰国金镰刀奖 世界粮食奖 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袁隆平的评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能,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 袁隆平(74岁) :“杂交水稻之父” 。 2001年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袁隆平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人民 有人曾经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是靠邓小平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二是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今天中国水稻种植面积中,约有一半是采用袁隆平培育的杂交产品,每年生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6000多万人。2004年,袁隆平领导的超级杂交稻项目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在育种方面提前一年实现了大面积亩产超过800公斤的目标,这意味着每年又可以多养活7500万人。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ENIAC”埃历阿克,1946年2月14日问世,运算速度每秒钟5000次加法。 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1、计算机技术: (1)开始:20C50年代 (2)重大成果: (3)意义:加速了国家信息化的发展 ①1983年,“银河-Ⅰ号”; ②1993年,“银河-Ⅱ号” 2、生物技术: ①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②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研究 ——第一个、开辟了 ——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作出了贡献 在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宽敞明亮的机房里,矗立着一个红黄两色相间的大机柜。这就是我国自行设计和研制的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达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银河—I”。它的诞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独立设计和研制巨型计算机的国家。 1983年研制成功的银河一号巨型计算机 我国的巨型计算机之父——金怡濂 中国科学家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 1965年,中国终于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出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人工牛胰岛素的合成,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面对功绩和荣誉,作为学术带头人的王应睐,想到的是集体和他人,甚至没有在科研报告中署上自己的名字。   第二年,瑞典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化学组主席专程来到中国,研究评选有关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中国科学家获奖事宜。由于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是我国众多科学家集体研究的成果,不符合该奖授奖对象最多为三人的规则,因此,中国科学家与诺贝尔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angshiruf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