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程名称:社会未来.DOC
課程名稱:社會未來 九十七學年度第一學期 任課教師:曾麗蘭 上課地點:淡水校園 E-mail: 125110@mail.tku.edu.tw 上課時間:星期一16:10~18:00
課程說明:
在當代社會中,「工作」及「親密關係」是形塑個人社會生活的兩大重要內容。本課程期望參與的同學首先能夠理解這兩項重要的生活面向在台灣社會、乃至於在主要工業國家、或全球社會產生怎樣的變遷,以及培養同學在個人生涯發展裡,能夠持續關心這些議題與台灣社會未來發展間的關聯。
修課同學的義務:課堂上積極參與討論,及針對報告同學分享自己的看法,並提供批評意見。
成績考核:
課堂出席、作業成績及參與討論:30%。
期中口頭報告〈口頭報告需事先製作Power Point大綱檔,並於報告一日前Email一份給老師〉:30%。
期末考:40%。
課程大綱:
導論
W1: 導言
陳建甫(1999) 未來學基本原則與定義。見林志鴻、董娟娟編著:社會未來學,頁25-41。台北:華泰。
陳國華(1999) 未來研究的預測與研究方法。見林志鴻、董娟娟編著:社會未來學,頁119-157。台北:華泰。
W2: 向前看:變遷中的社會
王振寰(2002)全球化的社會變遷,見瞿海源、王振寰主編:社會學與台灣社會,頁 445-466。台北:巨流。
工作篇
W3: 工作消失了!
雷夫金(Rifkin, Jeremy)(2002)工作的終結,頁11-24及頁77-131。上海:上海譯文。
貝克(Beck, Ulrich)(2000)我們正奔向無工作的資本主義,當代154: 50-53。
W4: 消失的水草
商業周刊[編](2005)下一個工作在哪裡?,頁102-110及頁123-132。台北:商業周刊。
W5: 結構性失業
李 誠 [編](2003)誰偷走了我們的工作:一九九六年以來台灣的失業問題,頁73-96。台北:天下文化。
W6: 賣命工作的誘惑
萊奇(Reich, Robert B.)(2002)賣命工作的誘惑:新經濟的矛盾與選擇,頁135-160。台北:先覺。
W7: Working poor
鮑曼(Bauman, Zygmunt)(2002)工作、消費與新貧。台北:巨流。
郭奕伶(2003)一個台灣?兩個世界。台北:商業周刊。
郭奕伶(2003)對貧窮的恐懼就像癌症。台北:商業周刊。
W8: 中高齡離職者的再就業歷程
張晉芬、李奕慧(2001)台灣中高齡離職者的勞動參與和再就業:對台汽與中石化的事件史分析。台灣社會學1:113-147。
W9: 期中考試
W10: 工作不再男女有別?
徐宗國(2001)拓邊照顧工作:男護士在女人工作世界中得其所在。台灣社會學刊26: 163-209。
張晉芬(2002)找回文化:勞動市場中制度與結構的性別化過程。台灣社會學刊29: 97-125。
W11: 非營利組織(NPO)創造新的就業位置?
雷夫金(Rifkin, Jeremy)(2002)工作的終結。上海:上海譯文。
親密關係篇
W12: 急遽萎縮的家庭
萊奇(Reich, Robert B.)(2002)賣命工作的誘惑:新經濟的矛盾與選擇,頁191-210。台北:先覺。
W13: 候鳥家庭
商業周刊[編](2005)下一個工作在哪裡?,頁140-167。台北:商業周刊。
W14: 妳或你的家務
賴爾柔、黃馨慧(1997)已婚男性參與家務分工之研究。婦女與兩性研究通訊41: 10-18。
Hochschild, Arlie Russell (1997) The time bind: when work becomes home and home becomes work. New York: Metropolitan.
結語
W15: 生活或生存?
Strasser, Johano(2004)生活或生存──反對人類成為市場要素。台北:商務。
W16: 期末討論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