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透射波和反射波时距曲线.pptVIP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节 透射波和反射波时距曲线

学习重点: 一、掌握层状介质透射波特点 二、理解两层介质透射波特点 思考题: 1、虚震源原理 2、层状介质和连续介质透射波特点 * * 第六节 透射波和反射波时距曲线 物探部解释组 我们以前讨论地震勘探形式是在地面激发,接收排列线也在地面上,记录来自地下的反射波和折射线,叫水平地震勘探,是目前地震勘探中的主要观测方式。 为了测定层状介质的平均速度,要采用地震测井,改善常规地震剖面的质量,采用垂直地震剖面法。 地震测井和垂直地震剖面(vsp.vertical sersmic profiling)把检波器放入井中,在地面激发,即地面距井口一定距离激发。 这种观测方法得出剖面是垂直地震剖面,得出的是地震波垂直时距曲线 。 一、层状介质 如图: 几层水平层状介质垂直时距曲线:沿深度方向的旅行时与观测点的深度坐标(H)关系。 在井口激发,沿H轴在井口连续观测推导透射波垂直时距曲线。 即波沿着H方向的旅行时间与观测点的H坐标的关系t(H)。 最后可导出n层水平层状介质示值时距曲线 : 是一条折线,每一直线与一个水平层对应,每段直线斜率△t/ △H的倒数就是该层的层速度。 曲线特点: 激发点与井口的距离为d 的直达波时距曲线 二、均匀介质 三、两层介质 水平界面,偏移距不为零的向上反射波,分析直达波与上行一次反射波关系, 直达波时距曲线双曲线,传到A点时间最短,到E点时间最长。 利用虚震源原理:画出向上反射波射线,到达E点时间最短,且与丰达波射线几乎重合,到达A点时间最长,是一条双曲线。 界面H偏移距d,井中任一观测点B坐标Z,波速V,向上反射波传播路径:O*B,作BG平行界面,在△O*BG中 推导: 界面倾角 ;偏移距d;在O点激发,沿AD接收; 井口处界面铅直深度为H; 上覆均匀介质波速为V ; 如图: 两层介质,倾斜界面,偏移距不为零,右界面上倾方向激发产生的上行波时距曲线 。 O点界面法线深度为L ,过A点作AE⊥界面,过O作OF⊥AE L=AE-AF 导出等效距径O*M的长度,作O*N⊥地面,AP∥MO*交O*N于P,有AP=O*M ,用AP代替O*M后 在直角三角形ANP中 它是一条双曲线。

文档评论(0)

wdha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