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文科历史期中考试卷.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二年文科历史期中考试卷.doc

高二年文科历史期中考试卷 第Ⅰ卷 选择题 (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的是 A、儒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道家思想 2、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张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按顺序它们分别是: 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下列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中,最早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4、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 C、建议以礼人法,以礼人俗 D、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自哲学家朱熹的时代以来,”明朝一位学者说,“真理已明白地显示于世界。我们不再需要什么著作,要做的只是实践。”下列哪句话能为这位学者提供依据: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发明本心”C、“格物致知” D、“致良知” 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7、明清之际,外国传教士借历算、地理和火炮知识作为传教的手段,主要是顺势利用当时中国哪种思潮? A、程朱理学 B、阳明心学 C、经世致用之学 D、考据学 8、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A、反对君主专制集权 B、反对封建私有制 C、要求建立平等的社会 D、反对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 9、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宋代的科技发明是 A、动地仪 B、造纸术 C、雕版印刷术 D、罗盘针 10、对右图的解释正确的是 A、 由甲骨文到隶书 B、秦统一文字为小篆 C、由小篆变为隶书 D、汉字演变由繁到简 11、郑燮的《墨竹图》,写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是什麽绘画的特点:A、原始岩画B、汉代帛画C、中国文人画D、民间绘画A、逐渐宗教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平民化 14、京剧的京指的是下列哪个朝代的京城 A、 B、 C、 D、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 A、B、C、D、A、 B、 C、 D、16世纪宗教改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B、 C、D、A、 B、 C、 D、 A、B、C、D、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24、音乐大师贝多芬的作品反映了其追求进步和自由的思想,因为他深受 A、普法战争的影响 B、科学社会主义的影响 C、启蒙运动的影响 D、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 25、20世纪初期,欧洲发生了这样的文化变迁:“巴黎、柏林或伦敦的嗜好和说话腔调,传播到各国最遥远的乡村,各国生活方式也愈来愈受到国际消费文化的影响”。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媒介是 A、电影和电视 B、铁路与飞机 C、报纸和广播 D、网络与漫画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第26题20分,第27题15分,第28题15分) 26、山东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根据相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演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守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说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双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2: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阳明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材料3: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

文档评论(0)

gte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