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川盆地南部寒武系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特征及对储层的影响.pdf
东 北 石 油 大 学 学 报 第39卷 第2期 2015年4月
JOURNALOFNORTHEASTPETROLEUMUNIVERSITY V01.39No.2 Apr. 2015
四川盆地南部寒武系碳酸盐岩成岩
作用特征及对储层的影响
雷和金1,李国蓉1’2,周吉羚1,高鱼伟1,申滔1,符 浩1,李 辉1
(1.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IⅡ1)ll成都610059;2.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
都610059)
摘要:利用岩心、薄片资料,结合碳氧同位素地化数据,分析四川盆地南部寒武系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类型并探讨储
渗空间的意义.结果表明:研究区成岩作用类型主要为海底胶结作用、白云石化作用、溶蚀作用、压实压溶作用、破裂作用
和充填作用等.白云石化作用是优质储层形成的基础,溶蚀作用是关键.埋藏期白云石化形成晶问孔。表生期溶蚀发育膏
模孔、晶间溶孔.热液溶蚀形成的热液溶蚀缝洞及热液破裂作用为储层提供有效储渗空间。多期次的白云石化及溶蚀作
用为研究区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
关键词: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碳氧同位素;储层;寒武系;四川盆地
中图分类号:TEl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07(2015)02—0059—10
0 引言
碳酸盐岩储层油气资源丰富,它蕴含的油气约为世界油气资源的1/2[1_4].由于成岩作用及储渗空间
演化具有复杂性[s-6],增加碳酸盐岩储层的开采难度.在沉积过程中,碳酸盐岩孑L隙演化在一定程度上受
成岩作用控制[6_7],成岩作用与储渗空间演化分析是油气开采的重要向导],因此成岩作用的研究对碳酸
盐岩储层的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近年来,随着威远气田的发现,使四川I盆地寒武系油气潜力得到重新认识.2012年,川I中古隆起磨溪
403.8×108
地区发现龙王庙组气藏,探明含气面积为779.9km2,探明油气储量达到4 m3[引.徐春春等‘9]
通过构造运动及成烃演化分析油气聚集规律;邹才能等[83通过对寒武系岩相古地理、沉积相、成藏等方面
研究分析储层形成机制与分布区块;袁立等[1叼通过对层序及沉积特征方面研究探讨储层的发育分布;徐
世琦等[1¨利用构造与沉积相分析有利的油气聚集场所.对四川盆地寒武系成岩作用研究相对较少,根据
乐山范店、金沙岩孑L、金佛山三汇场剖面样品的岩石学特征,结合地球化学资料,笔者分析成岩作用类型,
研究储渗空间形成的机制,进而探讨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为研究区储层演化研究、油气勘探理论与实践
提供依据.
1 区域地质概况
四川盆地是在上扬子克拉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型多旋回叠合盆地,是上扬子克拉通内受北东向和
北西向交叉的深大断裂控制形成的菱形构造盆地.研究区位于四川I盆地南部,东至丰都、道真,南至叙永、
兴文,西以甘洛、宝兴为界,北至大邑、简阳、遂宁一带(见图1).由于寒武系地层较老,在漫长的地层演化
过程中,构造运动复杂,先后经历加里东、遵义、海西等多次构造运动,从而形成现今复杂的地貌特征.
收稿日期:2015一02—01;编辑:刘丽丽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雷和金(1989一).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储层地层地质学与储层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
通信作者:李国蓉,E—mail:liguorong@cdut.crl
万方数据
第39卷2
图1 研究区构造带划分
Thetectoniclocationinthe area
Fig.1 map study
2 成岩作用特征
在漫长的成岩演化过程中,四川盆地南部寒武系碳酸盐岩地层成岩作用较为复杂,不同成岩阶段经历
成岩作用形成现今的孔隙体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