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略论中国地质图书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徐红燕 文 斌 安丽芝
(阅览室)
【摘要】 本文回顾了中国地质图书馆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所积淀的独特文化,探讨了在信息
时代如何构建新型的地质图书馆文化。
【关键词】 中国地质图书馆图书馆文化传承文化构建
伴随着近代地质科学的发展,中国地质图书馆已经走过了90余年的风雨历程,其建筑文化的
精髓、珍贵的地学馆藏、浓厚的学术氛围等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折射出地学文化的时代光芒。
1 建筑文化的精髓:兵马司9号——.20世纪早期中国对外学术交流的中心
为了开创中国的地质事业,在留学归国的丁文江等地学前辈的积极倡导下,1913年9月,中华
民国政府工商部设立了两个地质机构:地质调查所和地质研究所。地质研究所是中国最早的一个
专门培养地质人才的机构,地点在北京马神庙。为了满足教学与科研的需要,丁文江等人创立了
以地质学及其相关学科文献为主的图书室。1916年7月,图书室移交到位于北京丰盛胡同3号的
地质调查所,当时图书室只有专门书刊约400余册,远远不能满足地质勘探事业发展的需要。1919
年,丁文江借赴欧洲考察之机,搜集到欧美地质图籍一万数千册。于是,馆舍严重不足成为迫在眉
睫的问题。通过募集经费,1920年底,丁文江以招标的方式确定由德国雷虎公司(LeuCo.,Hu—
go)承建地质图书馆新楼。1921年7月,地质图书馆新楼在北京兵马司9号落成,从此地质图书馆
有了独立的馆舍,这无论在地质图书馆的历史还是中国近代地质事业发展史上都是一个重大事
件。
地质图书馆新楼是二层砖混结构,风格别致优雅,造型古朴简洁。楼上为藏书之所,楼下为办
公室及阅览室。据德国建筑学家华纳考证,兵马司9号地质图书馆楼具备典型的德国建筑风格,
其底层的门及门套造型装饰颇具德国20世纪初年“新艺术运动”纹样特征,是20世纪初典型的德
国前现代主义建筑作品,在北京仅此一处。该建筑不仅是中国建筑史的一部分,而且是西方文明
史的一部分。
兵马司9号地质图书馆楼是现今留存罕见的中国近代科学的标志性建筑,对建筑史学尤其是
中德早期建筑文化交流史学研究是难得的实例,填补了中国近代建筑史、中德早期建筑文化交流
史上的空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
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前,地质图书馆不仅是藏书所在地,也是中国近代地质学乃至自然科学
的学术研究与交流活动的中心,更是中、外著名地质学家的荟萃之地,优秀地质学家成长的摇篮。
中国地质事业的主要创始人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美国地质学家葛利浦等都曾在此潜心研究。
正是这批中国地质事业的创始人,使这幢中西合璧的建筑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透射出中华民
族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气韵。
地质图书馆因当时聚集了众多高水平的国际知名专家并组织了卓有成效的学术活动,至今仍
备受国际地质学史界的关注。许多专业学术团体和科研机构从这里诞生,许多重要学术会议在这
里举行。
一29—
1922年1月27日,中国地质学会在北京兵马司9号地质调查所图书馆成立。学会弘扬科学
精神,每年都举行年会,组织学术报告,并将报告编成《中国地质学会志》。从此,高水平的国际性
学术交流开始在兵马司9号频繁举行,学术气氛空前热烈,为国内外地学界所瞩目。第四纪冰川
的发现、燕山运动的创立、玉门石油的发现、攀枝花铁矿的早期勘查、北京人头盖骨的发掘与研究,
一项又一项重大成果相继从兵马司9号诞生,不断改写着中国地质科学的拓荒史。
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科学院北京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南京古生物研究所、南京土壤
研究所、中国地质博物馆等机构也都是在这里诞生的。台湾的“中国矿冶工程学会”也认为地质图
书馆为其诞生地。因此,地质图书馆所在的北京兵马司9号院旧址不仅是现存最早的中国近代自
然科学机构旧址,而且是中国近代地质科学的发祥地。作为近代科学早期的学术交流中心,北京
兵马司9号院旧址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曾为地质学家的温家宝总理对旧址的保护也极为重
视,有关部门已将其纳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计划。
2广泛收藏珍贵的地学书刊及地质图件
作为中国最早的专业图书馆之~,中国地质图书馆十分重视学科本身包括文献资料在内的馆
藏积累,重视建设地学文献、信息输入与输出的开放系统。
1925年1月3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