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施琅的历史贡献.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如何评价施琅的历史贡献.pdf

如何评价施琅的历史贡献 施琅本是郑成功之父郑芝龙的部下,曾随郑芝龙降清,为清朝进军广东。后为郑成功招纳,投入“反 清复明”,成为郑成功的得力部将。但因故触怒郑氏,其父、弟被郑成功所杀,又叛郑投清。如果没有以 后的发生的事,施琅或许连名列《明史·贰臣传》的资格都没有,他的行为实在没有值得肯定的。要说他 随郑芝龙剿来海盗,其实所谓“海盗”大多是武装作私集团,郑芝龙本人就是大海盗,施琅是这个海盗集 团中的一员。要说他们是抗击荷兰人、西班牙人的入侵,还不如说是与外国海盗争夺自己的利益。如果因 为他投降清朝事出有因而原谅他,那么洪承畴、吴三桂等人谁没有原因?吴三桂不也是因为亲人被杀、爱 妾被占而降清的吗? 至于施琅与郑氏祖孙四代(郑芝龙、郑成功、郑经、郑克塽)间的纠葛,外人和后人是很难作出正确 判断的,因为目前能看到的史料大多是最终的胜利者施琅及清朝官方留下的。当然,清朝收复台湾以后, 施琅对郑氏家族没有采取报复手段,还亲自到郑成功庙致祭,显示了一位政治家的风度,这是值得充分肯 定的。但施琅此时的表现既有出于政治利益的考虑,也不无清廷约束的结果,因此而全面肯定他此前的作 为既无必要,也不合理。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充分肯定施琅的历史贡献呢?那是因为施琅在降清后的确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 用,给中国和中华民族避免了完全可能造成的巨大损失。 首先,在郑成功收复台湾,并以此为基础坚持“反清复明”后,清朝已经基本统一了中国大陆,疆域 范围远远超过明朝,其统治也逐渐稳定。无论从哪一方面看,郑氏政权从台湾出发推翻清朝,在中国大陆 恢复明朝政权是绝无可能的。即使郑氏政权能长期维持,发展下去无非是几种结果:一是最终被清朝攻灭; 二是成为一个独立于清朝的国家;三是为日本所吞并;四是成为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等西方国家的殖民 地。施琅促成了第一种结果,并且以双方最小的代价实现了。但第二种可能是完全可能的,因为台湾的情 况比较特殊,尽管与大陆的联系开始得很早,但并非经常,也缺乏正常的经济、文化和人员交流,即使是 郑芝龙、郑成功父子经营时期,控制范围也没有到达全岛,特别是当地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而此前的大陆 政权都没有在台湾正式设置过行政区,有效地行使过行政管辖。加上郑氏部属大多来自福建,与中原文化 有较大地域差异,如长期与大陆隔绝,离心力自然会越来越大。第三种可能同样如此,郑芝龙的活动范围 包括日本,郑成功就是他日本与当地妇女通婚所生,郑氏部属与日本的联系很密切。从此后琉球的结局看, 即使到时台湾想寻求清朝的保护也是得不到的。从东南亚各国的遭遇看,一个孤悬在大陆之外的政权肯定 避免不了沦为殖民地的命运。 其次,郑氏政权与清朝对峙已经给中国造成巨大损失,如果这种局面延续下去,损失将更难以弥补。 康熙元年(1662 年),清朝为了断绝大陆与郑氏政权间的联系,防止大陆百姓资助和迁往台湾,实行迁界 (迁海),规定从辽东至广东,沿海的居民一律内迁30 里,有的省内迁50 里,甚至有加到80 里的,大批 百姓只能抛弃田地住宅,背井离乡,迁往内地,在中国东部沿海形成长达万里的一条无人地带,近海岛屿 也完全放弃,任其荒芜。不仅被迁对象深受其害,沿海地区的经济、文化也大受影响,特别是农业、渔业、 盐业、贸易、交通遭受严重打击。而在大陆如此彻底的坚壁清野后,除了刚开始时突击迁移了数十万人去 台湾外,郑氏政权再也得不到来自大陆的人力和物力。台湾尽管到康熙八年,朝廷已批准实施复界,但直 到台湾收复后的康熙二十三年,迁海令才完全撤销。可见,无论用什么方式结束对峙,都有利于大陆和台 湾人民。 第三点是大家都熟知的,即在台湾被清朝收复后,不少人认为只要将郑氏家族和部属迁回大陆,就没 有必要再拥有台湾。放弃台湾的意见一度占了上风,是施琅的恳切陈词才使康熙帝作出决断,台湾不能弃 守,于是才有康熙二十三年隶属于福建省的台湾府的设置。不要以为弃守台湾只是说说而已,在中国历史 上不乏先例。如海南岛,在南越国割据时就成为其疆域的一部分,至汉武帝平定南越,海南岛归入汉朝版 图,即在岛上设立两个郡,一二十个县。但到西汉后期,因地方官暴虐,当地民众激烈反抗,朝廷只能下 令放弃。直到左宗棠出兵收复新疆时,反对者的一个理由也是新疆弃之不可惜。而施琅的建议之所以能为 康熙所接受,关键在于他或许是唯一真正了解清朝与台湾双方实际情况,洞悉西方殖民者在东南亚和台湾 一带的活动与周边各国形势,并且出于公心,敢于力排众议。当时施琅已功成名就,无论台湾是弃是守, 都不会影响他的前程和地位。若仅为自身计,就完全不必冒得罪康熙帝和其他大臣的风险,而这正是他难 能可贵之处。 要全面评价施琅,必须将他的一

文档评论(0)

ziyouziz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