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课件:专题鉴赏旨要6.pptVIP

苏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课件:专题鉴赏旨要6.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课件:专题鉴赏旨要6.ppt

第*页 名师一号 · 苏教版 · 语文 · 唐诗宋词选读 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返回首页 第*页 名师一号 · 苏教版 · 语文 · 唐诗宋词选读 * * 第*页 名师一号 · 苏教版 · 语文 · 唐诗宋词选读 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返回首页 第*页 名师一号 · 苏教版 · 语文 · 唐诗宋词选读 * 考源教学资源网 考源教学资源网 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专题鉴赏旨要 一、鉴赏点拨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二) 表达方式:含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与之相关的有:倒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白描、工笔、渲染,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所谓记叙,是叙述人物经历、事件发展和情景的转换;描写,是生动、具体、形象地再现某一对象的状貌和情态;抒情,则是抒发和表现诗人的情感;而议论是对景物、事件以及相关的人物命运的态度和评价。 对诗词中表达方式的鉴赏,主要是了解各种表达方式的特点,分析它们在诗词当中对塑造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这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描写和抒情。 设问方式 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 2.诗人怎样来抒发感情的? 3.这首诗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来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 4.如何从动静关系的角度欣赏本诗? 5.本诗从哪些角度来写×景的? 方法点拨 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抒情和描写,而诗中最重要的是描写与抒情。描写的技巧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明暗结合、远近结合、点面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白描等。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类,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等。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判断其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对于描写,先确定运用了何种描写手法;对于抒情,先确定运用了何种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加以具体分析,最后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应答步骤 1.怎样描写(描写技巧)+描写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 2.抒情方式+用什么景抒(含)什么情(总分式或分总式皆可)+表达效果。 3.先确定何种手法或方式,再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经典例题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暮春浐水送别 韩 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注],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 凤城:京城。 《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 中国古典诗歌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我们鉴赏诗歌中景或物的形象时,一定要注意联系诗歌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诗歌鉴赏题答题要注意一个原则:那就是回答任何问题都要联系诗文内容,譬如回答本题就一定结合全诗的主旨。 答案 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由“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经典例题2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列各题。 凉州词(其一) 张 藉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①,应驮白练②到安西。 注 ①碛(qì),沙漠。②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 第?1?问抓住“边城”“铃声”“驮”和注释提供的信息,联系上下诗句即可作答。此诗首句写的是远景,显得阴沉抑郁;次句写的是近景,情调昂扬。以上两句一抑一扬,一暗一明,互相衬托,相得益彰。第三句听觉、视觉、意觉沟通起来,描绘了色彩厚重的西北边塞风光。第四句全是虚写,一个“应”字凝聚的是辛酸而沉痛的感情。 答案 (1)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驼铃叮当清脆入耳。 (2)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 二、美文品读 你听,多美 听雨,是一种享受。 淅淅沥沥的小雨,噼噼啪啪的中雨,哗哗啦啦的大雨。雨是天生的音乐家,这世间万物都是它的乐器。雨打在玻璃窗上,窗子便清脆地唱起歌来;雨打在翠绿的芭蕉上,芭蕉树便迈着沉闷闷的步伐跳起舞来。诗人们也爱听雨。《春晓》中有“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李清照睡意未消地吟着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李义山更是极爱“留得枯荷听雨声”。 听琴,是一种体验。 我极爱听古筝,坐定筝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ly85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