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让阅读回归自然状态.pdfVIP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让阅读回归自然状态.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让阅读回归自然状态 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赫尔巴特(1776—1884)通过对儿童心理活动规 律的研究,认为儿童获得知识的心理过程要经过“注意—期待—探究—行动”这样几种心 态,提出教学程序也要符合学生的这种心理流向,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因此阅读教学过程 的设计和目标的实施,应符合教学规律,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要达到汲取精华, 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就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感知文章,体验感情,品味妙处,陶冶情操。 不管是针对中考、高考中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还是适应以后工作和生活中阅读的需要,都 应该让学生回归到自然阅读状态。 一、不妨废除传统的课前预习 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长期以来已形成这样的教学模式:课前预习→课上学习→ 课后复习。而语文学科更被约定俗成为:课前学生扫除文字障碍(查字典,掌握生字词)、 划分段落、概括大意;课上老师检查字词,讲解内容和手法;课后记背字词及有关内容。这 就使阅读文章这种娱情审美益智立德的乐事变成了记背字词了解大意的简单枯燥机械乏味 的“苦刑”。 阅读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流”,为什么人们常会泡一杯香茗、放一曲舒缓的音乐 来读书?因为这种环境和气氛有助于阅读者融入到文章的意境中去,潜入到阅读的这股 “流”中去,这样便能对书中独到意旨悠然心会。那么,学生阅读课文也应保持这种“流”, 一气呵成、悠然心会的“流”。而传统的课前预习,使学生初读课文时指向性非常明确:重 查找生字词,轻领会文章内容和手法的妙处。即使一不小心,进入到文章的意境中去,理智 便立即提醒:预习应先解决生字词!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只好抽身退出,机械地去翻查字典, 抄写词语。 有了课前的预习,就必有课上的检查:上课时,教师先来一段精心设计的精彩导 语,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情感被“煽动”起来了,学生阅读的这股“流”开始汩汩流 动起来了,而教师接下去的却是一个既定的、必然的教学程序——检查预习。于是,学生的 阅读之“流”被无情打断了。从预习到上课,学生的阅读兴趣被一次次打消,可谓是“一鼓 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字词的掌握也许实在了,可是从阅读的最终目的来说,实在是舍 本逐末。从学生的认知心理规律来看,“注意”是心灵的唯一门户,知识的摄入,只能由这 扇门户通过,而注意又是不断转移的,很多刺激(包括外界的和机体内部的)都有可能将学 生的注意力从阅读学习中夺走。面对这种负面影响,教师必须想法设法让学习目标占据学生 的“注意”这扇门户,而不能一再用单调机械的字词预习、检查来转移学生的“注意”。 人的注意有个经济性原则:“凡是熟悉的、认识了的事物,人们就不再注意它了, 否则人的心理就会被弄精疲力竭,穷于应付。只有那些新鲜的尚未认识到的事物才能引起人 们的兴趣。”(钱谷融、鲁枢云《文学心理学教程》)根据心理学研究这一原则,我们何尝 不能简化学生阅读程序——取消传统的字词预习,让学生怀着饱满的好奇心在课堂上直接进 入新的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在注意和期待的心理驱动下,主动地阅读、探究。那么,语文学 习究竟要不要课前预习呢?可要,但不强求。笔者认为可以让学生查阅作家生平、写作背景、 用心 爱心 专心 1 创作风格及作家的其他作品,这样既有助于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又可让学生在阅读时能知人 论世,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当然,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 作陌生化处理,也就是将学生所熟悉的材料转化为陌生的对象,使学生感到新鲜,并快速聚 合自己的审美注意,让学生始终保持好奇感、期待欲,这是较好的阅读状态。遇到难读难理 解的字词怎么办?圈下来,集中查字典,或者由教师用投影仪打出,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随 时查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的“流”不被打断,帮助学生真正深入地 理解文章,并保持持久的阅读兴趣,进行相关的课外延伸阅读,有效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不必苛求课堂书声琅琅 语文教改似乎循着这样一个过程在“前进”:满堂灌——满堂问——满堂读。是 否有“人声鼎沸”的读书声似乎便成了现今评判一节课是否是优质课的标准。当有人质疑: 现在的语文课为什么听不到琅琅书声?于是我们顿悟:要读书。于是各种形式的“读”应运 而生:指名读、轮流读、集体读、分角色读;诗歌读、散文读、议论文读,就连说

文档评论(0)

feiyang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