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明代法律制度.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章明代法律制度.ppt

第十章 明代法律制度 第一节 明代立法思想和立法概况 一、立法思想 (一)“刑乱国用重典 ” (二)“礼法结合、明刑弼教 ” (三)法贵简严 二、立法概况 (一)《大明律》的制定 1、制定过程 “草创于吴元年,更定于洪武六年,整齐于二十二年,至三十年始颁示天下。” ——《明史·刑法志》 2、特点 (1)突破律典十二篇分编的传统; (2)条例简于唐律,精神严于宋律。 (二)《大明令》的制定 (三)《明大诰》的编纂 1、朱元璋编纂《大诰》的目的 (1)用“当世事”警示臣民; (2)用《大诰》中的严刑峻法防范和镇压臣民的反抗。 2、明《大诰》的特点 (1)确立残酷刑罚; (2)严惩贪官污吏; (3)空前普及。 (五)条例的出现—《问刑条例》 (六)《明会典》的修撰 第二节 明代法律的主要内容 一、刑事法律的发展与特点 (一)实行从重从新的刑罚原则 (二)“重其所重”与“轻其所轻”的刑法原则 (三)严法整饬吏治与重典惩治贪官 1、严惩官吏失职、渎职行为; 2、创设“奸党”罪; 3、规定“六赃罪”。 (四)刑罚残酷 刑罚体系由五刑二十等及凌迟、充军、迁徙、枷号、刺字、廷杖等组成。 (五)加强文化思想专制 ——“文字狱” “文字狱”,是指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因文字著作被罗织罪名、锻炼成狱。 二、民商事法律的发展与特点 (一)在财产所有权方面强调先占原则; (二)地契约关系上尽量减少官府的干涉; (三)在婚姻家庭关系上,进一步贯彻纲常礼教原则; (四)在财产继承方面,贯彻保护直系卑亲属继承权的原则。 三、行政体制的变革与行政立法 (一)行政管理体制的变化 1、中央废除宰相制度,建立内阁制 2、改革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二)官吏的选拔任用 ——以八股经义取士为主 (三)明朝官员的考课 ——“考满”与“考察 四、经济立法方面 主要有赋税制度、专卖制度、矿冶制度、海外贸易制度等。 第三节 明代的司法制度及特点 一、司法机关设置 (一)中央司法机关设置 ——“三法司” 刑部 —中央主审机关 大理寺—复核机关 都察院 三法司运作方式: 刑部审理判决案件,定罪后,将罪犯连同案卷送大理寺复核,再由刑部具奏行刑,死刑案件必须奏请皇帝批准。对于刑部的审判和大理寺的复核,都察院有权进行监督。 (二)地方司法机构的设置 由省、府、县三级构成。 二、廷杖与厂卫干预司法 廷杖,即由皇帝下令,司礼监监刑,锦衣卫施刑,在朝堂之上杖责大臣的制度。 厂,是指东厂、西厂、内行厂。 卫,是指锦衣卫。 三、诉讼制度 (一)严厉处罚诬告的行为; (二)严禁越诉; (三)军民分诉,军人诉讼一般不受普通司法机构管辖; (四)明确地域管辖原则; (五)重视民间的半官方组织的调解“息讼”。 四、审判制度 (一)逐级复审原则 (二)会审制度完备 1、“三司会审” “三司会审”,是在唐代“三司推事”的基础上发展形成,是指凡遇重大、凝难案件,由刑部尚书、大理寺卿和都察院左都御史三法司长官共同审理,最后由皇帝裁决的制度。 2、“圆审” “圆审”,也称“九卿会审”,是指由六部尚书、大理寺卿、左都御史、通政使等九位中央长官组成联合法庭,对于特别重大案件,尤其是重大死刑案件进行复审的制度。其适用范围是皇帝交付的重大案件以及重大死刑案件,特别是经过二度审判,案犯仍执异词不肯服判的案件。会审结果报请皇帝批执行。 3、“朝审” “朝审”是明朝死刑案件复核的重要制度,始于英宗天顺三年(公元1459年),是指由中央三法司机关会同朝廷有关公候伯等贵族组成联合法庭,在吏部尚书(或户部尚书)主持下,在每年霜降以后对全国上报的死刑案件当中的可疑与可矜怜的重新复审,朝审结果报请皇帝批准执行。从此形成制度,清代秋审、朝审皆渊源于此。 4、“大审” “大审”,是指明代自宦官干预司法后,所形成的一种由皇帝委派太监会同三法司官员审录囚徒的特殊会审制度。 “大审”始于明英宗正统年间,至宪宗成化十七年(公元1481年)成为定例。在“大审”过程中,司礼监(宦官二十四衙之首)一员在堂居中而坐,尚书各官列居左右,会同三法司在大理寺共审囚徒。

文档评论(0)

docind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