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物以游心_托不得已以养中_浅论_庄子_人间世_的处世智慧.pdfVIP

乘物以游心_托不得已以养中_浅论_庄子_人间世_的处世智慧.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乘物以游心_托不得已以养中_浅论_庄子_人间世_的处世智慧.pdf

学习园地 CHINA TAOISM 乘物 以游心,托不得 已以养中 ———浅论《庄子·人间世》的处世智慧 林贵泼 《庄子》是道家的巨著,其思想体系恢宏而又缜 回答孔子说,我听说卫灵公正当中年,办事专断,轻 密,涵盖着宇宙、社会、人生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对 率地处理政事、役使百姓,使人民大量死亡,却看不 于出世与入世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论述。本文就《庄 到自己的过失,因此想遵照老师“治国去之,乱国就 子·人间世》所阐述的修道者的入世之道,浅谈一点 之,医门多疾”的教导,“愿以所闻思其则”去教化卫 学习体会。 灵公,使他在政治上变成一代明君,达到“其国有 庄子在《逍遥游》中通过对神人无功、圣人无 瘳”的良好愿望。孔子听了后,给颜回泼了一盆冷 名、至人无己的描述,提出了“乘天地之正,而御六 水,说:“嘻,若殆往而刑耳!”意思是说,你去了就死 气之辨,以游无穷”或“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 定了。接着孔子从行化者的自身素质与被化者的顽 之外”的无待境界,这是体道者最高的境界,也就是 固性两方面说明卫灵公不可教化。一方面,他认为 “逍遥游”。这种境界,是突破了物我之隔阂后的“天 颜回的修行太浅,不足于为王者师。他说:“古之至 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妙境,达到了“独 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所存于己者未定,何暇至 矼 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物我俱冥、与道合一。但是,人 于暴人之所行!”“且德厚信 ,未达人气;名闻不 术 类作为自然之子的同时,也是社会的个体之一,必 争,未达人心。而强以仁义绳墨之言 暴人之前者, 需面对现实的人生,修道者也不例外,只能是在人 是以人恶育其美也,命之曰灾人。灾人者,人必反灾 间完成其超越物我而与道合一的修炼过程,实现最 之。若殆为人灾夫”,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 高的人生价值。这就给修道者提出了一个具体的问 曰益多”。另一方面,他又认为卫灵公是好实(利)好 题,即如何处世。在《人间世》中,庄子通过一系列的 名者,用儒家之仁义道德教条去规范他是根本行不 寓言故事,向我们传达了修道者如何在矛盾重重、 通的,他举了夏桀杀关龙逢、商纣杀比干的故事,暴 危机四伏的人间世“游心”、“养中”,最终达致“成其 君“因其修以挤之”是惯用手段,他们杀害忠良的原 大用”的智慧。 因,就是认为那些忠良有好名声,威胁到自己的利 先存诸已,而后存诸人 益。孔子又举了尧攻丛枝、胥敖,禹攻有扈的例子, 庄子认为,修道者欲入世,自身应当先有所准 说明即使是尧、禹那样的大圣人在世,也无法用德 备,即应“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达到道德内充。 感化暴君,只能是用武力刑戮其身。 这里的道德内充,不是儒家所主张的道德教条,而 接下来,庄子又安排颜回自述其化卫的“端而 是通过“心斋”等修道方法,修炼到“虚室生白,吉祥 虚,勉而一”、“ 内直而外曲,成而上比”等办法,由孔 止止”,“夫徇耳目内通而外于心知,鬼神将来舍,而 子一一驳斥,最后颜回化卫技尽,重新向老师讨教 况人乎!是万物之化也,禹、舜之所纽也,伏戏、几蘧 化卫之道,于是就引出了道家修养重要法门 “心 之所行终,而况散焉者乎”这样的境界。这一个信 斋”。 孔子说:“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 息,是通过“颜回化卫”这一寓言故事传达给读者 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

文档评论(0)

cns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