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氏规范》:古代精神文明之家的宝典.pdfVIP

《郑氏规范》:古代精神文明之家的宝典.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郑氏规范》:古代精神文明之家的宝典.pdf

Talking 大 家 谈 责任编辑 / 顾宇春 《郑氏规范》:古代精神文明之家的宝典 ● 尹 晴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家族,自南 腐……是什么造就了这个名门望族的长 绮用手挖地数十尺,仍不见有泉水,便 宋建炎年间始,历宋、元、明3个朝代, 盛不衰?也许,我们只能在其家训中找 急得大哭起来。他一边哭一边继续挖, 15世同居360余年,鼎盛时期有3?300 到答案。 指甲脱落了,鲜血染红了山石,泉水终 多人同吃一锅饭,这就是浙江浦江郑氏 《郑氏规范》共计168条,归纳起 于喷涌而出。人们说,是孝子之心感动 家族。郑氏家族其孝义族风多次受到朝 来即是“以德正心、以礼修身、以法齐家、 了上苍,遂命名为“孝感泉”。后人修 廷的旌表,被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赐名 以义济世”。其中流传下来关于“孝义” 建亭榭,将“孝感泉”保护起来,明代 为“江南第一家”,又称“郑义门”。 的故事很多。 蜀献王朱椿亲笔书写的一副对联,至今 千百年来,“郑义门”被誉为中国 首先说“孝”。郑义门有许多感人 还在亭柱上:“千古风流麟溪水,一泓 儒家“家族文化”的典范,其家训《郑 至深的行孝故事,最著名的是“孝感泉” 懿范孝感泉。” 氏规范》被视为宝典世代流传,如今,《郑 的典故,“孝感泉”是郑氏家族同居第 郑氏家族讲“义”。有两个故事 氏规范》依然被镌刻在石墙之上,时刻 一世祖郑绮的遗迹。郑绮的母亲张氏身 讲的就是郑氏家族的先祖舍身取义的壮 提醒着郑氏子孙要牢记与践行。 体瘫痪,生活不能自理,他“抱持就厕 举。 15世同居,300多年不分家,3?300 便溲三十年如一日”。母亲喜欢喝白麟 第一个故事,相传在郑氏家族第五 多人同吃一锅饭,173人为官无一贪 溪的泉水,有一年大旱,泉水涸竭,郑 世祖郑冲应时,正是宋元交替之际。郑 44 冲应的儿子郑臣保曾在南宋朝廷任刑部 为什么郑氏家族肯冒着株连九族的 如果谁有不孝的行为,就要遭到全镇人 员外郎,南宋灭亡,元朝皇帝仰慕郑氏 风险救一个落难皇帝呢?因为郑氏家族 的鄙视。富裕人家主动借钱给贫困邻居, 家族的声望,派丞相前去说服郑臣保归 义字当头,他们在报朱元璋的不杀之恩。 不要利息,甚至连借据都不用打。 降元朝任官,遭到拒绝。为了避免纠缠 说到不杀之恩,要从明洪武初年说起。 “和为贵”是郑宅镇郑氏家族信守 报复,郑臣保当即携带家眷从杭州湾乘 郑氏家族的家长郑濂在京师南京供职不 的法则。郑宅镇现有人口1万多,其中 船远走他乡,经过数日漂泊,来到了高 久,发生了“胡惟庸谋反案”,此案牵 95%为郑姓,但郑姓人从不轻视外姓人。 丽瑞山的看月岛,并在那里定居下来。 涉到郑濂。当官差上门捕人时,郑濂兄 改革开放以来,郑宅镇旅游业发达,吸 在看月岛上,郑臣保夫妇过着清苦的生 弟6个争先恐后承当“罪名”。朱元璋 引了很多客商,他们在镇里受到了文明 活。他们先后生了3个孩子,其中一个 闻之,发出感慨:“像郑氏这样的家族 的礼遇,2万多外来务工者,受到的也 儿子名叫郑仁卿,后来当上了高丽国的 里怎会出乱臣贼子?”于是下令宽宥了 是同城待遇。 丞相。 郑濂,并将这次“争罪”中最舍身忘义 郑宅镇有一个好风气,那就是好 700多年来,郑臣保这一支系在韩 的小弟郑湜请来担任左参议,后来又陆 学成风。在小镇上,随处可见手不释卷 国世代繁衍生息,已有5万余人。他们 续任用了其他两个兄弟郑济和郑沂。 的读书人:小桥边,柳树下,庭院里, 多次来到中国寻根“找爷爷”,直到 郑氏家族知恩图报,在义孝不能两 灶堂旁……读书人不分男女长幼,他们 2002年,韩国瑞山郑氏后人郑厚永在河 全的难题面前,郑洽不顾家族安危,随 心里都装着先人郑绮在牛角上挂着《春 南荥阳参加寻根问祖活动,遇到浦江郑 帝出奔,继续护卫建文帝逃亡到南方, 秋》,一边耕作一边苦读的故事,这个 氏后人郑余欢,在各自族谱上,两人惊 最终在福建宁德郑岐村隐居下来。600 故事深深地影响着郑氏家族一代代子 喜地发现,他们的太公都叫郑冲应。失 多年后的2010年3月,福建宁德郑洽后 孙。 散760多年的游子终于认祖归宗。 裔前来浦江“江南第一家”认祖归宗, “江南第一家”堪称古代精神文明 第二个故事与郑氏第八世孙郑洽救 这段传奇故事才又被提起。 之家,其家训融入了爱民忠国,崇义重 主有关。郑洽是建文帝时期的翰林待诏。 郑氏家训内容繁多,其精华有三: 德,清廉自律,为贤是举,遵规守法, 那时候,朱元璋驾崩,其孙建文帝朱允 一是厚人伦,崇尚孝顺父母、兄弟恭让、 谦和民主,敬祖尊老等诸多文化元素, 炆登基仅四年,他的叔父北方燕王朱棣 勤劳俭朴的持

文档评论(0)

kfigrmnm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