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灌施肥条件下土壤水氮分布试验的研究.pdfVIP

滴灌施肥条件下土壤水氮分布试验的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t’×.-一’^≯‘o。:一it一‘≮’? 曛缫 誓:孵j艘..毒瀵鎏蒙 原书为空白页,不缺内 滴灌施肥条件下土壤水氮分布试验研究 吕谋超 宗 洁 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新乡453003 中国农科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新乡453003 摘要:滴灌技术作为一种先进节水灌溉技术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有关滴灌条件下水肥利用效率及肥料在土 壤中运移问题成为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通过室内土槽试验,探讨了停灌后不同时间,滴灌施肥对土壤 水分及土壤硝态氮在土壤剖面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停灌后,各处理土壤水分以滴头为中心沿径向向四周 扩散;由于水分在横向及纵向运动,上下层土壤水势梯度随径向距离增加而逐渐减少。停灌后,硝态氮氮浓 度3g/L、2g/L处理硝态氮的含量与径向距离及土层深度成反比;硝态氮浓度0处理硝态氮的含量随径向距 离及土层深度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硝态氮浓度0处理硝态氮在深度分布表现为“上低中高下稳定”抛物线分 布。 关键词:滴灌;同步施肥;土壤水分;硝态氮 讫重、准水j= 物吸收利,E ’07ll”0jU__t± 羞主要由于: .f IJ☆一1.. 二层深度成, {干处弹a、 i土壤硝态§ 慕氛随时间: .Lq耳,r,JJ=:7-: }土壤水分运 扣曲漓黼一 992,35(3):811 T.A.nitrogenan 分根区交替灌溉对马铃薯水氮利用效率 的影响 Ⅰ:田间试验研究 李 平 齐学斌 樊向阳 乔冬梅樊 涛 黄仲冬 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新乡453003 中国农科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新乡453003 摘要:分根区交替灌溉已被证实是一种有效节水灌溉技术,同时可保持作物产量,但有关分根区交替灌溉提 高作物氮素利用效率、降低对水土环境的影响还不是很清楚。本文通过田间试验验证了分根区交替灌溉对 作物根区进行适度交替干旱,不仅能够节水,而且减少氮素淋失。田间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分根区交 替地下滴灌+再生水加氯(E)、充分灌水地下滴灌+再生水加氯(F)、分根区交替地下滴灌+再生水(Ⅰ)、充 分灌水地下滴灌+再生水(J)、分根区交替沟灌+再生水(K)、充分灌水滴灌+再生水(L),每个处理3个重 复。研究结果表明,与充分灌水处理相比,分根区交替灌水处理显著提高了作物水分的利用效率,分根区交 替处理E、I、K水分利用效率较充分灌水处理F、J、L分别提高了21.48%、39.1%、44.1%。收获后,0~ 30cm 土层,分根区交替灌水处理E、I、K土壤矿质氮较充分灌水处理F、J、L分别减少了30%、19.63%、17.05%; 30~60cm土层,充分灌水处理F、J、L较分根区交替灌水处理E、I、K土壤矿质氮分别增加了13.52%、 18.45%、33.17%,这就表明分根区交替灌溉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氮素淋失。 关键词:马铃薯;氮素吸收;氮素残留;分根区交替灌溉

文档评论(0)

bb2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