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震知识快速问答,地震知识问答,地震逃生知识,地震知识,地震自救知识,地震知识漫画,地震科普知识,防地震安全知识,地震安全知识,地震小知识
地震的次生灾害 火灾 水灾 化学品泄漏 建筑物杀人 生命线工程被毁(水、电、燃气) 等 既然地震造成了如此严重的自然灾害,人们自然迫切地想要了解地震、研究地震 研究和了解的结果 地震学中的基本名词 震源:地球内部发生破裂引起地震的地方。理论上将它抽象为一个点,实际上是一个区域。 震中(或震中区):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与震中相对的地球直径的另一端称为对震中。 震源深度:将震源看做一点,点到地面的垂直距离。 极震区:地震发生时地面上受破坏最严重的地区。由于地表局部地质条件的影响,极震区不一定是震中区。 震中距离:在地面上,从震中到观测点的距离,也可用此距离对地心所张的角距离表示。 发震时刻:发生地震的时刻。 地震波及地震射线:发生于震源并在地球介质中传播的弹性波称地震波,地震波波阵面法线方向的联线称为地震射线。 地震的类型 按成因分类 按震源深度分类 按震中距分类 按地震强度(震级)分类 构造地震:地下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全球90%以上的天然地震都是构造地震。有感范围可以达到几十甚至几百平方公里。 火山地震:火山作用,如喷发、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常发生在火山喷发之前,与岩浆向火山口方向上升和熔浆中气体压力的骤减有关。火山地震占全球发生地震的7%。 陷落地震:地层陷落,如喀斯特地形、矿坑下塌等引起的地震,以及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所谓技术性地震,这主要是建造水库和向钻孔中注水所致。陷落地震占总数的3%。 2.1 按成因分类 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60km的天然地震,又称正常深度地震。大多数地震都为浅源地震。释放大量能量的浅源地震(M=7.0或M=6.5)的频度是中深源地震频度的3.5倍,是深源地震频度的12.5倍。 中源地震:震源深度在60-300km之间的地震。 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大于300km的地震。目前已记录到的最深地震的深源地震约700 km。有时将中源和深源地震统称为深震。 2.2按震源深度分类 地方震:震中距小于100km的地震 近震:震中距小于1000km的地震 远震:震中距大于1000km的地震 2.3 按震中距分类 弱震:M<3的地震。 有感地震:M=[3,4.5]的地震。 中强震:M=(4.5,6)的地震。 强震:M>=6的地震。M=8的地震称为巨大地震。 2.4 按地震强度(震级)分类 地震强度的度量-烈度和震级 烈度:按一定的宏观(即野外场地调查)标准,地震对地面影响和破坏程度的一种量度,是一种定性的描述,用字母“I”表示。 震级:按一定的微观标准(仪器观测)表示地震波能量大小的一种量度。是一种定量的描述,用“M”表示。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却有多个烈度 震级代表地震本身的强弱;烈度表示同一次地震在地震波及的各个地点所造成的影响的程度,它与震源深度、震中距、方位角、地质构造以及土壤性质等因素有关。 震级 1935年,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提出了计算震级M的公式: M=lgA-lgA0,式中:A是某一待测震级地震在标准地震仪上的最大记录振幅;A0是作为比较标准的另一个已知地震在同一震中距上的最大记录振幅。里克特规定这个标准地震,在震中距为100公里处用伍-安式地震仪记录到的最大振幅为10-3毫米。如果A=A0,则有M=0,所以这个标准地震称为零级地震。 这个震级标度只适用于近震和地方震,后来,关于震级的定义有所改进,可应用于远震和深源地震,利用的波包括P波和面波。 震级及其相应的能量 1.41*1025 8.9 2.00*1019 5 3.55*1024 8.5 6.31*1017 4 6.31*1023 8 2.00*1016 3 2.00*1022 7 6.31*1014 2 6.31*1020 6 2.00*1013 1 E(10-7J) 震级 E(10-7J) 震级 当震级增大一级时,而能量约增加32倍。如一次7级地震释放出的弹性波能量(2*1015J),约相当于32次6级地震或1000次5级地震所释放的弹性波能量。一次6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一个2万t级的原子弹的能量。 烈度表 按烈度值的大小排列成表,称为烈度表,国际上采用12度的烈度表。 等震线:地面上等烈度的点的联线。 震级和烈度的关系:震级和烈度都是衡量地震强度的一种量度。根据统计结果,可用经验公式表示震中烈度I0与震级M之间的关系: M=1十2/3I0 地震频度:一定时间内各种类型(浅、深震)及各种强度(强、弱震)的地震数目。 地震成因假说 断层说 岩浆说 相变说 断层说 构造地震的直接原因是岩层的破裂。 多数地震是因已有断层的重新错动 少数是新断裂的产生造成的 板块构造学认为: 板块运动在板块边缘(通常是活的断裂带)某些构造部位上发生应力集中和应变积累,集中的应力超过岩石的强度时,岩层破裂,突然释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地形2.pptx VIP
- 11月27日基金从业资格考试科目二《基金基础知识》真题汇编.pdf VIP
- TZS 0678—2025《生物安全实验室工作人员本底血清样本管理规范》(水印版).pdf VIP
- 心肌炎的课件PPT.pptx VIP
- 《焊接自动化技术及应用》课标标准.docx VIP
- TGXAS-医疗机构医疗护理员管理规范及编制说明.pdf VIP
- 期末 学情评估卷(含答案)2024-2025学年北师大七年级数学下册.pdf VIP
- RD 企业研究开发项目情况表格模板.pdf VIP
- 【设计管理】房地产住宅项目沙盘模型制作指引.pptx VIP
-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操作程序.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