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部分民俗文化探源
广西民族节庆文化研究
黄燕熙
节庆习俗,源远流长,其形成过程是一种历史的积淀过程,许多民族
现在依然流行的节日活动是古代劳动人民社会生活的活化石,蕴藏着极
为丰富繁杂的文化内涵。
节日是个有周期性、群众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殊日子。广西12个民
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如白裤瑶族的小年、彝族的“跳弓节”等,也有大
家共度的节日,如春节等。
广西各民族的传统节庆,其产生大多与宗教、生产有关,而且多具有
季节性、纪念性和祭祀性特点。其起源原型因子有岁时活动(如春节)、祭
礼(如清明节)、时令(如三月三)、巫社(jzn--月社、八月社)、神话传说(如
布努瑶族的“祝著节”)、节气(如冬至节)等。
广西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其内容特征有敬神、畏鬼、辟邪,如春节的祭
灶、二月社;有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如壮族的蛙婆节;有重孝道、重亲
情、重生育,如荐享亡魂的鬼节、祭扫祖先的清明节;有重视个体生命追
求、延年益寿,如祈寿的重阳节等。
广西各民族的传统节日,作为一种复合的文化现象,世代传承着,也
在悄悄地变化着。
广西各民族的传统节庆,其文化内涵包括喜庆文化、土地崇拜、祖先
崇拜、歌圩文化、农耕文化、水龙崇拜、鬼神崇拜、长寿文化、宗教信仰、服
饰文化、饮食文化等。而且几乎每个节日所隐含的文化内涵都具有多元
性、立体性、复合性、交叉性和混融性,都不是单一的独立存在。
一、节日与喜庆文化
喜庆、欢乐气氛,是广西各民族一年十二个月所有节庆共同隐含的主
·-——659·-——
民族文化理论与实践
霸缫糍绷缫鬻缴臻籀鳓糍鳜鞘嬲鞠戮燃
题。就算是庄严肃穆的敬祭土地神的二月社,在土地坛前,壮族、汉族、瑶
族、侗族、仫佬族等各民族群众欢聚一起,杀猪杀鸡,喝酒猜马,不分老少,
乐不思归,除了叩拜(或跪拜)土地神之时看到一份肃穆之外,整个过程和
场面都充满着快乐和喜庆;清明节祭祀祖先,马山县的壮族还在坟前煮鸡
砍鸭,喝酒划拳,妇女围观,小孩助兴,老人笑看,其乐融融;壮族的“脱轭
节”(牛魂节),牵着牛围着饭桌边走边唱牛歌,既好玩又有趣:祭祀鬼神的
鬼节,天等县壮族在吃晚饭时关上大门,饭后即大开门口,等待来人猜马
聊天,而且,人来越多越高兴(马山县林圩镇也有此俗):就算是祭祀祖先
和众神的“盘王节”、“祝著节”(瑶族)、“依饭节”(仫佬族)、“跳弓节”(彝
族)、“跳岭头”(壮族)也有娱神娱人的歌唱、舞蹈和敲锣打鼓。可以说,所
有节日无不呈现出喜庆、欢乐和吉祥氛围,其中以春节最为典型。
春节,汉族又称元日、元辰、瑞日、新正。每年的正月初一,是古俗中
大庆大祭的节日;民间习惯称为新年。广西12个民族都一样欢度春节,
虽然水族有水年,回族有自己的节日,但也一样互相拜年,一样举行各种
活动。
春节的喜庆主题主要体现在环境的布置和举行的各种活动中。
喜庆环境的营造有“扫年”和贴春联两部分。(一)扫房屋,去尘秽。
民谚云:“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每临春节,家家户户都要清洗家具,
拆洗被褥,清扫房屋,开展一次卫生大扫除,干干净净迎新春。扫尘的习
俗,汉族由来已久。有人认为,早在尧舜时代,我国人民就有了春节大扫
除“扫年”的习俗。宋入吴自牧《梦粱录》记载:“十二月尽……不论大小家
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以祈新岁之安。”这说明,“扫年”之风在
唐宋已经盛行。天等县进结镇壮族,从前住的是干栏木楼,“扫年”时,还
用白纸将客厅全部贴白,清爽干净之极。“扫年”风俗,除了有个好环境过
新年之外,还反映了各族劳动人民爱清洁、讲卫生的优秀传统。
(二)挂对联,贴年画。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
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宋代以后,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元
日》诗中“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
照。从明清到现代,贴春联已经是过年的一个重要标志。马山县林圩镇
的壮族、汉族,春联除了贴在门楼(大门)、房门(每一个门)、房柱外,还在
猪栏牛栏贴上“六畜兴旺”等对联,就算不写对联,也要贴上三张小红纸。
门神,传说是能捉鬼的神茶郁垒,如今的门神还有关公、秦叔宝、尉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