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石门茶文化采风.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湖南省茶叶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湖南石门茶文化采风 李娟1李勤1周建民2黄建安¨ (1湖南农业大学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沙·410128;2湖南省石门县农业局·石门·415300) 摘要:本文根据石门县志等地方文史资料摘要介绍石门夹山茶禅文化、泰和合茶号兴衰以及近年 开展的各种茶文化活动,旨在说明石门是中华茶禅文化的发祥地,在中华茶文化史上占有极为重要 的地位。 关键词:石门;茶文化 石门县地处湘西北,属常德市辖区。县境西北与湖北省鹤峰、五峰、松滋交界,西南与张家界 市的桑植、慈利毗邻,东南紧靠澧县、临澧、桃源等县,是一个有3973平方公里、七山一水一分 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山区大县。石门县系武陵山脉向洞庭湖平原的过渡地带。境内西高东低,西 北幅原辽阔,河谷纵深、山体高大,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湖南屋脊海拔2098.7米的壶瓶山主峰 屹立于西北边境,主峰至洞庭湖边直径仅100多公里。九条山脉自西向东呈明显梯级递低地势。八 大河谷自西朝东承接着洞庭湖的雨露。这里气候温和,年均16.7℃;雨量充足,年降雨1400毫米, 但温、光、雨的地域差异极大,海拔2000余米左右地带相当于东北沈阳的气温。正是由于地理、 气候的差异,导致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山川毓秀、风光旖旎,是暴俏的旅游胜地。 石门有着悠久的历史。渫水、澧水河畔的燕尔洞猿人遗址、青狮岭遗址,皂市遗址、宝塔商代 遗址、以及澧县城头山遗址佐证了石门人类活动的历史远在20万年前,是中华文明的摇蓝和发祥 地之一,是农耕文化形成的基地之一。 年。石门县现有20个乡镇(含东山峰农场),人口7l万,有汉、土、回、苗等17个民族、其中土 家族占50.95%,是少数民族聚居地。 石门植茶历史悠久,宋代《茶录》记载产于石门夹山附近的石门“牛抵茶”为皇室贡品。在其 后的由唐至明清一千多年历史中,牛抵茶被列为17种皇室贡茶中的八大名茶之一。唐宋时代出自 石门夹山寺的茶禅文化更是远传东南亚、至今在日本、南韩盛为流行,成为具有世界文化价值的遗 产。清末民初泰和合茶号所产的“宜红”功夫茶远销欧美,列为中国红茶第二。解放初的1951年 国家在石门建立国营茶厂,收购湖北及湘西10多个县的茶叶在石门加工后出口。改革开放以来, 经过多年的农业结构调整,石门南桔北茶的农业主体结构已形成强劲的优势:40万亩柑桔,近10 万亩茶叶,连续五届成功主办中国柑桔节,连续三届的茶文化节,众多的文人、禅师及国外友人来 石门探究茶禅文化,让石门的农耕文化再现辉煌。 举世公认,茶道是日本文化的瑰宝,但说到日本的茶道,却不能不溯源于中国;说到中国茶道, 1 唐代夹山茶禅文化名震东亚n’21 又不能不探根到石门夹山。石门夹山,距县城11公里,位于武陵山脉十九峰的末端。“两山夹 峙乱云堆,重锁禅林合复开”。唐咸通11年(870年)朝廷御派高僧善会和尚来此开山建寺,至宋迄 元号夹山灵泉禅院,历有高僧住持和增修,使庙宇屡添宏伟,有三朝御修之誉,骑马关山门之说。 269 湖南省茶叶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成一个农禅基地。他“有眼不窥天子乐”,情寄夹山的山、水、茶,悟出“猿抱子归青嶂岭,鸟衔 花落碧岩泉”的“夹山境”偈联。纵览偈联,眼前是一幅烂漫如煦的夹山风光图:如诗如画的澧阳 大地、水秀山美、佛光早蕴、空灵清幽、有迹而不露迹;在禅院袅袅钟声中,青峰拥碧岩,古猿接 飞鸟,流泉送落花……,自然万物万象,互映互衬,共生共荣,一切都是天造地设,优美而和谐。 在大师的眼里,一山一水,一石一木,都是活生生的,都渗透着人的精神并能与人进行温馨的交流。 这便是中国传统哲学基础“天人合一”的体现。茶禅者赏悦于目,陶然于心、望情于天人合一的境 念之中,成为茶情禅思的一种追求和向往,是自然美与人性美的一种交合。一偈而通天下,由此 界定了中国茶禅文化经典性境界,夹山碧泉也成为中外茶界禅坛以及文化人士朝圣的“麦加”。 斗转星移,朝廷更迭。到了宋代,高僧园悟克勤于11lO年住持夹山寺,领悟“夹山境”偈联, 写下“茶禅一味”真迹,推崇五代重显禅师雪窦的《颂古百则》,依此作了阐释和评论,成就了十 卷百则,每则五问,共12万余字的禅宗名著《佛果园悟克勤碧岩录》。此书行间无不流淌着“苦” 与“乐”、“有”与“无”、“是”与“非”等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相互

文档评论(0)

wuhuaiyu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