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首届广西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构建农村和谐社会
王小鸽廖昆铭
专家学者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魂;农民说,山歌是粗茶淡饭,山歌是“过日子”。
更有甚者,在刘三姐的故乡广西到处流传“宁可三日无喝,不可一日无歌”。这就是文化,这就是艺术
深深熔铸在一个民族和老百姓之中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集力。然而,在文化赋值愈来愈被人们所认
知的今天,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也越来越日显突出,尤其是农村与城市在文化上的贫富差别日趋拉
大,这不免给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带来了不和谐的因素。为此,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成为了党和政府
以及我们文化部门的当务之急。
一、农村文化建设要树立在传承中创新的意识
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各民族传统文化的变异日新月异,超越农耕文化观念,强调开拓精神、民主
意识和理想追求的新文化观念,在创新中日渐强烈,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但是,文化的变异,必须处
理和掌握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尤其是中国民间蕴含着任何国家、任何民族不可替代的丰厚的文化
积淀,这些积淀,或者说这些文化原点就是当今时代我们进行文化创新的基础。离开了这个基础,必
然会出现创新危机。盲目追逐外来文化,自觉不自觉地就范于西方主义者极力推行的文化同化范式,
这不仅是对本土文化的漠视,而且危及到国家文化安全。同时,从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本质
特征来看,构成其文化体系的是由特定民族或特定地区各民族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取向,风俗
习惯等文化因素。对外来文化不加筛选,全盘接收,必然会将创新误入歧途。科学的发展观告诉我
们,变异创新中的文化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采取的积极态度应为立足本土文化,在
分析研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对其审视筛选、创新、加工,尤其是要注意处理传统成分和现代成分在文
化新创中的关系,注意尊重本民族群众的变革要求,尊重群众的文化选择。
二、农村文化建设要树立资源意识
从大的方面讲,农村文化资源包括科学技术、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诸多方面所赋有的资源,在
这里,要强调的是仅限于农村群众文化领域的资源意识。为什么要强调这方面的资源意识,从目前的
情况来看,我们基层农村文化建设部门(即文化馆、站)对该领域所拥有的资源认识不全,或者说资源
意识淡薄。许多文化馆、站谈起文化资源,最直观的看法就是几间办公室、活动室加上一点文体器材,
作者分别为广西群众艺术馆副书记兼副馆长,广西群众文化学会副会长;广西群众艺术馆馆长,
中国群众文化学会理事,广西群众文化学会会长。
·--——614·--——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构建农村和谐社会
而对于那些无形资产却缺乏深度的认识。概括起来,农村群众文化领域资源大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文化阵地资源。也就是以上说的馆址、活动场地等不动产部分。它是保障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基
本阵地,对这部分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原则是:对现有的阵地坚决杜绝挪用,对陈旧、落后的设施设备逐
步加以改造利用。②文化人才资源。农村文化建设需要大量的文艺多面手,这方面的人才标准总体
上来看,只求“多能”不求“高尖”,这是农村群众文化区别于专业艺术之所在。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
放以后随着农村文化的建设发展,我们拥有了一大批多才多艺的普通的农村文艺骨干。其次。当前农
村文化建设尚需懂行的领导人才和文化经济实体的管理人才。但目前这方面的人才奇缺。这就要求
我们以全新的人才观,加大实施农村文化能人的培训工作力度。对文化人才资源保护利用原则是:注
重培养,发现人才,保护人才权益,防止人才流失。③文化生态资源。悠悠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其资源
富有的程度令世人羡慕不已,而大多数的原生态文化资源大都散落在农村民间。一个个各具特色的
“艺术之乡”仿佛像一串串明珠镶嵌在中华大地的版图上。尤其是我们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地域风情
千姿百态,特色文化风格迥异,北有秦风古韵的桂林兴安灵渠文化;南有海上丝绸之路的北部湾海洋
文化;东有领风气先的岭南文化;西有土著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八桂大地丰厚的文化资源在今天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大力发展农村文化的建设之中,可谓一笔宝贵的财富。最近,兴安县请来了我国
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就灵渠原生态文化的保护和利用进行了研究策划,该县文化部门因势利导
展开了一系列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搜集整理,并予以加工、改良,为兴安灵渠文化的重构和塑造国际
性旅游文化品牌而作出努力。在桂西,少数民族风情的文化资源也略显张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光伏电站设计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考试模拟试题集(含答案解析).docx VIP
- DB13(J)T 218-2016外墙保温装饰复合板应用技术规程(盒状金属装饰保温一体板).pdf
- 护理警示标识课件.pptx VIP
- EN1563-2011 球墨铸铁 中文版.pdf VIP
- 水泥罐施工方案方针.pdf VIP
- 六年级数学下册折扣与成数人教版.pptx VIP
- 跨文化交际:中英文化对比 (3).ppt VIP
- 2025年光伏运维人员职业技能竞赛考试练习题库(含各题型)含答案.pdf VIP
- “素养导向”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策略及案例 课件.pptx
- 云南劳技七年级上册家政教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