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发展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文化产业建设的几点思考.pdfVIP

培育发展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文化产业建设的几点思考.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培育发展少数民族贫困地区 文化产业建设的几点思考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是一个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自古以来.中原农耕文化和 西部游牧文化在此融合.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甘川I通衢在此交汇.众多民族和民族文 化在此共存.从而沉积、形成了丰富密集的古代文化资源、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和当代 文化资源.为发展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文化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文化产业是一种新兴的、具有强大市场潜力的“朝阳”产业.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 区已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培育和发 展文化产业已成为各级政府面临的迫切任务和必然选择。我州培育和发展文化产 业.就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利用产业手段、市场机制和政策引导. 将古今文化资源统筹规划.整合开发.实现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自治州新 的经济增长点和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实现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的转化. 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 我州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特色鲜明.在培育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事业方 面有很大的优势和潜力。其独特的文化资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古文化资源。我 州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原仰韶文化在甘肃地区的延续和发展.新石器时代 的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和青铜t,-j-,f匕的辛甸文化、寺洼文化至今闪烁着璀璨的光芒. 境内古代文化遗存十分丰富.各类文化遗址达500多处.文物1.1万多件。珍藏于中 国国家博物馆的国宝”彩陶王”就出土于我州.齐家文化、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等因在 我州境内发掘而命名。全国十大石窟之一的炳灵寺石窟和齐家文化发祥地齐家坪遗 址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还是大禹治水之极地.《尚书。禹贡》有“导河 自积石、至龙门、入于沧海”的记载。我州还拥有极为丰富的自然遗产。已发现的恐 项世界之最。这些珍贵的古文化资源和自然遗产.为我们开发彩陶和古动物化石复 制品、工艺品及纪念品.发展文化旅游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二是伊斯兰文化资源。 临夏聚居回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等信仰伊斯兰教的群众108万人.占全州总人 口的56%.其中东乡族和保安族是以我j,i、l为主要聚居地的甘肃省三个特有民族中的 两个少数民族。其建筑艺术、手工艺术、民族歌舞、饮食服饰、生活礼仪、民族风情等 都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和地方特色。开发这一文化资源.就可以打出清真品牌.逐步 把临夏建设成为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清真食品加工基地.还可以提升民族地毯、保安 腰刀、回族砖雕、穆斯林拜毯等民族特需用品的文化品位.成为打向穆斯林世界的优 势产品.促进独具特色的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三是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资源。全州各 个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生活习俗.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民 间民俗文化。“花儿”、民问小调、河州贤孝、宴席曲、麻布戏、民间故事、秧歌、社火、剪 纸、刺绣等传统文化异彩纷呈.仿古地毯、砖雕彩绘、民族服饰、雕刻葫芦、麦秆贴画、 培育发展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文化产业的几点思考。45 角制工艺品等民间工艺品流光溢彩,酿皮子、甜麦子、发子面肠、东乡手抓、羊肉黄酒 和造型精美的油炸果果、麻花、馓子等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构成 了五彩缤纷、情趣浓烈的民俗风情画卷.成为发展特色旅游、清真食品加工、民族工艺 品生产等特色经济的资源优势。在这些众多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 是被誉为“西北魂”的民歌临夏“花儿”.现已成为中华民族艺术园中的一朵奇葩.备受 中外文化艺术界和广大爱好者的极大关注。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我州以文艺演出、文化娱乐、文化旅游等为主的产 业开始起步.初步形成了演出娱乐、文化旅游、新闻出版、艺术培训、艺术品等文化市 场类型。但产业总量小.水平档次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及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极 小,远没有形成产业优势。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观念认识陈旧。部分干部群众 片面强调文化的政治教化功能.忽视其产业功能.缺乏发展文化产业的紧迫感。二是 经济发展水平低。2004年.全州生产总值42.5亿元.全州财政收入3.2亿元.城镇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1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84元.人民群众可支配收入低下. 地方财政及国家投入严重不足。三是体制机制不顺。文化企事业单位一味依赖政 府.很少通过市场求得发展.文化经营单位尚未成为市场主体;部门分割、条块分割、 上下分割,使文化资源难以整合优化;投资主体单一.非公有制经济进入一些文化产 业领域还存在制度障碍。这既是我州文化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也是今后加快发展 的空间和潜

文档评论(0)

wuhuaiyu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