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传统文化和历史遗存教学设计20侨批张张寄深情.docVIP

潮州传统文化和历史遗存教学设计20侨批张张寄深情.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侨批张张寄深情 高二(3)杨 晗 刘学涌 指导老师:郑炳光 张文永 陈 洁(历史科) 一、课题提出 ……信一封,银二元,叫尅苦覅愁烦;仔儿着支持,教伊博钱,田园着缴作,猪仔哩着饲,等到赚有紧紧回唐来团圆。 ……大鹅咬小鹅,阿弟有阿兄无。……拜别爹娘往暹逻,来去暹逻牵猪哥,赚有钱银加减寄…… (摘自《潮歌》金天民编) 小时候,我们常听着这些有趣的歌谣,常听老一辈讲述华人出国谋生,寄信寄钱回家的故事,心中也只是留下一点模糊的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才慢慢了解到,潮州是著名侨乡,潮州的繁荣发展离不开旅居在国外的潮人的大力襄助。不久前,我们在观看《走遍中国——潮州》节目时,听到一个陌生的名词——侨批,又听了其简单的介绍,因此萌发了研究“侨批”的念头。 到底什么是侨批?侨批从什么时候就产生了?它对潮州的历史又起了什么作用?……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着手研究。 二、研究目的 虽然近来关于侨批的研究成为研究潮学的一个炙手可热的课题,出版了许多这方面的书籍,如邹金盛著的《潮帮批信局》等;对侨批的收藏更是日渐升温,但我们发现年青一代潮人对潮州历史知之甚少,知道侨批的更是凤毛麟角。我们希望通过努力,通过我们的论文,能使更多潮人了解认识侨批,希望能透过侨批,更深一层次了解潮州的近现代发展史。 三、研究过程 1、收集资料 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寻找一些关于潮汕历史文化方面的书籍,上网寻找有关信息。 2、问卷调查 发放地点:市区3所高中(金山中学、高级中学、华侨中学),西湖公园及少数住宅区;发放人群:各年龄阶层的群众;调查目的:了解各个年龄阶层对侨批的了解情况。 这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20份,收回120份,有效109份。 调查问卷及有关分析如下: 题 目 选 项 结 果 1.您是潮州人吗? A.是 97.6% B.不是 2.4% 2.您的年龄多大? A.30岁以下 41.3% B.31~55岁 28.6% C.56岁以上 31.1% 3.您是否是侨属? A.是 19.0% B.不是 81.0% 4.您是否有兴趣了解一下侨批的历史呢? A.是 50.4% B.不是 49.6% 5.您见过侨批吗? A.见过 28.1% B.没有见过 71.9% 6.您了解侨批吗? A.没听说过 36.2% B.听说过,不太知道是什么 30.2% C.知道是什么,但没有深入了解 24.1% D.非常了解 9.5% 7.您认为侨批是: A.由海外侨胞通过民间或政府渠道寄回国内的一种连带家书或附言的汇款凭证。 87.8% B.华人出国的批文 0.88% C.分批归来的华侨所持的回国凭证 11.4% 8.您从哪些渠道了解到侨批的? A.书籍 15.4% B.电视 22.0% C.互联网 5.7% D.广播 4.1% E. 听人说 50.4% F.亲身经历 3.4% 9.您认为华侨给家眷的赡家汇款和对家乡的投资,对潮州经济发展有没有作用? A.没有什么作用 5% B.起一点作用 42.5% C.作用很大 52.5% 另外,我们还发现了一个现象,就是对侨批的了解与年龄有关: 情况 年龄 见 过 侨 批 没见过侨批 30岁以下 8人,17%(占见过侨批的百分数) 45人,56% 31—55岁 19人,40%(同上) 19人,24% 55岁以上 20人,43%(同上) 16人,20% 情况 年龄 没听说过 听说过,不太知道是什么 知道是什么,但没有深入了解 非常了解 30岁以下 29(人)64% 17(人)46% 7(人)21% 0(人)0% 31—55岁 9(人)20% 13(人)35% 13(人)39% 6(人)25% 55岁以上 7(人)16% 7(人)21% 13(人)39% 9(人)75% 可以看出,30岁以下的青年一代对侨批的认识水平极低,实在非常有必要普及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3、采访 根据寄发等过程的不同,我们采访了几位当年寄批、分批及收批的亲历者。 ① 苏子锐(韩山师范学院的退休教授,新加坡归侨) ② 黄德深、马曙光、薛东平(原侨批局侨批员) 采访录见附录。 四、研究结果 (一)侨批概述 1、什么叫侨批? “侨批”也叫“番批”。“侨批”一词,虽未见于国内任何辞典,却流传、沿用于潮汕以至闽南一带至少百年以上。“侨”自然是指华侨;“批”字就费解些了。在众多辞典中,较贴近侨批现实含义的“批”字解释只有《辞源》的“事物分批相次。新方言释言:‘或言事有先后第次则曰一批一批’”和《辞海》的“作量词用”这些。按字面上的理解,应是华侨寄回来的一批一批的东西。实际上潮汕的侨批,是指海外潮人通过民间或政府渠道寄回国内,连带家书或简单附言的汇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angshiruf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