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余秋雨散文特点2.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余秋雨散文的特点 内容提要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文学界出现散文热有一位作家,其作品掀起全国性新写作潮流将散文艺术有机的融合于中国传统的文化史学当中,深入浅出的将深奥的历史文化展现于世人,表现出了一种历史浓郁的厚重感与沧桑感。其独特的审美取向、文化取向、语言取向和价值取向而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并独步文坛。散文集《文化苦旅》余秋雨是学者出身的作家,是不仅走遍了华夏大地,还游遍了大陆。散文以“游记”为依托,写景与叙事中渗透历史与文化、整合传统与现代、蕴涵情感与理性,立意高远温良敦厚,凭借山水风物探求民族文化的底蕴、传统文化精神及人生秘谛,表现出强大深厚的文化反思、理性批判和现代精英知识分子人格重构的启蒙精神。将厚重的历史用华丽的语言、生动的故事,优美的风光,风趣的议论包装起来,一下成了最畅销的文化食品,不仅在文学学术界,更受到大众的喜爱。《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开创了余文化散文的新路子,对当代散文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他的集子里,无不闪耀着他那语言运用、历史功夫和思想内蕴的极致,这是他文章的精华和气脉所在,也是始终令人动情、沉思、惊觉的根源。余秋雨又是一个争议最多的作家,可以说出现了一种“余秋雨现象”。近年来,他受到批评也是空前的,有从质问余秋雨为什么不忏悔;有人评说余秋雨的散文程式化,虚假化;有人抨击余秋雨好为人师,处处以学者、导师身份说教。余秋雨已辍笔散文创作应该从散文创作脱颖而出的道路中,对散文文体探索与尝试上所体现的创新意义出发,他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综观余秋雨散文,主要体现在以下个方面。 文学体裁往往是在作品产生后,人为的硬性规定的结果。古人言:文岂有常体?但以有体为常。正因为文常有体,人们便分门别类把文章划分成各种体裁,而一旦划分好体裁,人们就容易量锅下米,在写作中不知不觉的忠实于体裁的写法要求来约束自己。散文,是文学的一大样式,散文的概念和涵义是随时代的变化而不同。散文,则专指与小说、诗歌、戏剧文学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它短小精悍、题材广泛,形式自由、灵活,不需要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不要求语言的韵律性,形散而神不散。更多关注的是自己的心灵。呼唤自我,呼唤真情,抒发自身性灵的作品比比皆是,内容的相似,为数众多的作品都挤向了一个方向,散文越写越小,其内容上虽五花八门,但离不开身边琐事,表达方式上似乎眼花缭乱, 然而,余秋雨对于散文传统模式有了较大的突破与创新,为散文创新开辟了新道路,拓展了新领域。主要表现在以下个方面: 典散文等同于“小品文”,即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以小见大”是它在选材立意上的基本原则,形成了简约的审美规范。读余秋雨散文的给人的感觉就是磅礴大气、容纳古今、气象万千的鸿篇巨制《文化苦旅》31篇中,以都江堰最短,也有3500余字,《风雨天一阁》有16000余字《遥远的绝响》14000余字、《苏东坡突围》有10700余字、《一个王朝的背影》近13012余字,连《柳侯祠》最短,也有2800余字,这些篇目的特点是字数多、容量大、历时长。余秋雨的文化散文吞吐古今、驰骋万里,仿佛他作品里的“三叠泉”,裹挟着自然的冲击力,雷霆海啸般翻卷而来,带给人审美的强烈震撼,仿佛长河落日的圆融气派,又仿佛黄钟大吕的磅礴气势,令人荡气回肠,从精神上为之一振。其实,长篇散文的出现是散文发展的必然趋势,篇幅短小的文体规范极大地制约了散文的表现内容,使许多过程长的、容量大的、情节复杂的重大题材被排斥在外林语堂曾指出:好散文必须具有容纳充分发挥才能的篇幅和轮廓,必须改变迫于生产力落后而形成的简约、削足适履的旧观念。可见,余秋雨散文的出现迎合了散文的发展趋势。 题材领域众多,政治(一个王朝的背影探讨清王朝的功过)经济(遥望山西叙说山西票号的兴蓑)文化(千年庭院走进书院文化的收藏)艺术(莫高窟和青云谱随想探寻艺术的流变)科考(十万进士品说科举制度的利弊)旅游(品味山水风光的内涵),几乎无所不包古今中外,天马行空,没有时空的限制。从地域看,余不仅走篇了中华大地,而且游历了欧亚大陆,长江黄河三山五岳都被他调遣,关山大漠名胜古迹都任他叙说。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文艺复兴的故乡都进入了他的笔端。从时间讲,他喜欢穷本溯源,莫高窟壁画,都江堰水利,天一阁藏书,三峡风光都是从古到今,洋洋洒洒,尉为大观。 余秋雨散文突破了传统散文的框架,颠覆了林语堂的“休闲模式”,“杨朔的说教模式”等,又形成了新的大散文模式,但一旦形成模式,大批余氐散文应运而生,又将文化大散文推向困境,走向蓑微,预示着文化大散文的终结,因为散文本质上是最个性化最直逼人心灵的文体,一旦僵化,就自然失去其生命力。但余氐散文对散文创作的贡献在当代文学创作史上是不可否认的,其弊端和局限也值得认真分析和消解。` 以独特的视角探索文化他创造性地将

文档评论(0)

feiyang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