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的上海文艺.pdf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鲞亟窒些圭蕉墨 HAlPAI洲A引JⅥ创IAN 世纪之交的上海文艺 戴翊 这篇文章谈的是世纪之交的上海文艺。我不说“海派文艺”,却说“上海文艺”, 因为我主张今天取消“海派文化”和“海派文艺”这个提法,改提“上海文化”和“上海 文艺”。对这个问题不准备展开,只谈谈我的基本理由。 其一,所谓海派文化产生于近代的都市上海。近代中国沿海都市,特别是上 海,由于欧美外资企业的大量出现,刺激了工商业迅猛发展,使其经济跻身于世界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轨道。上海的近代企业所具有的现代型经济形式,它的技术、 管理、人才配置、经营意识,促成了社会整体状况的变化,整个城市在经济上已经完 全走出传统都市的手工业与小规模商业经济。“近代上海的都市形态表现为现代 化、国际性、开放性与多元性”①。而以传统的极地北京为代表的内地都市,却仍循 传统的都市形态,其经济形式仍以农耕为主,兼有游牧、渔猎、工商,少有江浙等地 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私营工商业。产生于具有新的经济形式、社会形式与社会结 构的近代意义上的都市上海的“海派文化”——“海上画派”、戏剧等,是相对于传统 文化极地北京的传统“礼俗文化”的性质不同的另一种文化。 现代意义的“海派文学”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末期以后的上海。吴福辉曾经 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界定其“海派”性质:1.它应当最多地“转运”外来的文化。 2.它迎合读书市场,是现代商业文化的产物。3.它是站在现代都市工业文明的 全场上来看待中国的现实生活与文化的。4.它是新文学,而非充满遗老遗少气味 的旧文学。代表作家则是叶灵凤、刘呐鸥、穆时英、张爱玲、苏青等人②。而与之相 对的“京派文学”则产生于1927年以后。当时大革命失败,国都南迁,但有一批作 ①张鸿声.都市文化与中国现代都市小说.第22页 ②吴福辉.都市漩流中的海派文学.第5页,第33页 家,如周作人、俞平伯、沈从文、朱光潜、李健吾、废名、林徽英、曹禺、肖乾等留在了 北平,相安于北方,写他们的梦幻,发他们的议论,他们就政治立场而言大多属于民 主主义者、自由主义者、人道主义者,他们借着相对平稳的文学空气,避开政治斗争 漩涡,致力探寻文学的内部规律,不拘一格地追求艺术的完美,这就是“京派”作家 群。“京派”作家群与“海派”作家群政治见解、文学见解乃至一般的行为方式都不 同。可见,“海派”与“京派”的对立,有其经济形式、政治生活的不同背景,以及政 治、文学见解的不同。但是,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华全国第一次文代会 精神以政策形式推到了所有文学家的面前,“真实意义上的海派文学同京派文学一 样,实际地降下了终结的帷幕”,在主流意识形态的制约下,“京派”主张过的“第三 条道路”被彻底唾弃,而“海派随社会主义新上海的崛起,特别是《文汇报》等报刊对 小资产阶级文艺的批评,也最终被清算得落花流水”①。既然如此,今天在全国大 一统的经济形式和政治生活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大背景下,文化艺术的性质渐趋划 一,即新民主主义文化及后来的社会主义文化,“海派”已失去其存在的基础。 其二,“海派”并不是一个好的字眼。由于清末产生于西风渐进的上海的艺术, 其风格及价值追求与传统艺术显著不同,所以被竭力维护“正统”的北方艺人蔑称 为“海派”。到1934年,“京派”代表作家沈从文更是给“海派”堆上许多恶名,如“投 机取巧”、“见风使舵”、“冒充风雅”、“吃吃喝喝”、“哄骗读者”、“思想浅薄可笑,伎俩 下流难言”、“感情主义的左倾,勇如狮子,一看情形不对,即刻自首投降,且指认栽 害友人,邀功牟利”,“或偷采他人作品,作为自己文章;或借用小报,去制造旁人谣 言,传述撮取不实不信的消息”等等,等等。上述劣迹或许有个别人为之,但用其涵 盖整个“海派”作家,也是很不确的。 其三,“海派”作家在当年本来就只是上海地区作家中的一个流派,并不是整个 上海地区作家的代称,况且如同沈从文所说,海派作家与海派作风,也“并不独独于 上海一隅”②,“海派”作家不能等同于上海地区的作家,而我们讲的“海派文化”、 “海派文艺”恰恰是指整个上海地区的文化和文艺。 所以我主张取消“海派文化”、“海派文艺”的提法,改称为“上海文化”和“上海 文艺”。海派文化作为一种历史存

文档评论(0)

wuhuaiyu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