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高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检测-第19讲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新人教版必修2.docVIP

【点击高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检测-第19讲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新人教版必修2.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9讲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选择题1.《大公报》载:1906年1月,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示谕:“婢膝奴颜,有伤气节”,宣布广东、广西两省官员,在下级见上级时,一律废除跪拜请安之礼。此后,各省纷纷效法。这说明(  )。 A.晚清时期曾进行社会习俗的改革 B.封建等级制度被废除 C.辛亥革命使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 D.儒家传统礼仪被废除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清末废除跪拜请安之礼反映的是风俗习惯的改革。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答案 A 2.婚礼上新娘子身穿新式旗袍,头遮喜庆红盖头,新郎一身长袍马褂的装扮。关于这种场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西文明交融的产物 B.体现了近代生活习俗的变迁 C.最早出现于20世纪初之后 D.这种婚礼观在20世纪初的城乡普及 解析 学生易区分不清C、D两项,新式旗袍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但存在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故答案为D项。 答案 D 3.泰山东岳庙供奉的娘娘,泥塑金身,三寸金莲。民国成立以后,朝拜者多用自制的大脚锦鞋为娘娘祝寿。这主要表明(  )。 A.尊孔复古思想开始盛行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妇女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D.废止妇女缠足得到认可 解析 注意“三寸金莲”、“民国成立以后”和“大脚锦鞋”,而“尊孔复古”与“大脚锦鞋”相反。B、C、D三项逐一缩小范围并具体化,与题旨最吻合最般配的是D。题干中从“三寸金莲”到“多用自制的大脚锦鞋”的变化,反映民国以后废止妇女缠足得到认可,A、B、C材料并未体现。 答案 D ①开阔人们视野 ②关注国事 ③减少文盲数量 ④传播新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中国女报》内容丰富,发行量大。它在开阔人们视野、传播知识、引导民众关注国事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杂志的大量发行能够减少文盲数量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答案 B 5.1933年广州有报纸报道:汉口市上有三种女人,四寸斗高跟摩登女郎,三寸金莲的乡间小姐,还有截发而装脚的改组派。第一种是阔人的姨太太,第二种是纱厂的女工,第三种是中等人家的管家婆。该材料说明了(  )。 A.西方风气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陋习 B.新文化运动反封建不够彻底 C.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D.民族工业发展彻底解放了妇女 解析 从材料中“四寸半高跟”、“三寸金莲”、“截发而装脚的改组派”可以看出既受西方影响,也有中国旧的陋习。从人群的分布看出是各个阶层都有,所以反映出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呈现出多元化特征。从材料看中国的传统陋习并未被完全改变,排除A。材料反映的时间是1933年,与新文化运动关系不大,排除B。民族工业的发展彻底解放了妇女也是不符合史实的,排除D。正确答案为C。 答案 C 6.下图反映了中国空姐20世纪70年代以来服饰的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村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B.生活条件的改善 C.审美观念的变化 D.新中国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们的思想解放 答案 D 7.近代新式交通和通讯的发展(  )。 ①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②加快了信息的传递速度 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④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解题时应从新式交通、通讯工具的优点和进步性进行考虑。 答案 D 10.近代有人说,建铁路“是臣下之利非君上之利,是外洋之利而非中国之利,是一二人之私利非千万人之公利”。下列对这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当时修建铁路遭到顽固人士的反对 B.近代中国铁路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C.此人认为当时中国不适宜修筑铁路 D.根本目的是为了说明修筑铁路便于西方列强的侵略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逆向思维能力。中国铁路的修建开始是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这一新生的外洋事物一开始是遭到顽固人士的反对,同时也说明了其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文中没有提到修铁路是为方便列强侵略,故选D项。 答案 D 11.对下列“中国近现代铁路建设里程简表”分析不正确的是(  )。 年份 1894 1911 1927 1937 1945 1978 2006 中国铁路 里程(千米) 400 9 800 11 900 15 500 24 000 48 600 77 083.8 注:表中数据摘编自《浅谈中国近代铁路发展史》结题报告。 A.近代铁路的出现与发展和列强侵略紧密联系 B.民族工业春天的出现促进中国铁路迅猛发展 C.国民政府统治时期铁路建设获得一定的发展 D.新中国成立后,铁路建设迎来真正的春天 答案 B 13.“许多年来,全欧洲都认为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荒谬、最奇特的民族;他们的剃发、蓄辫、斜眼睛、奇装异服以及女人的畸形的脚,长期供给了那些制造滑稽的漫画家以题材。”到19世纪80年代以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qinyu2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