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小肠微绒毛.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肠微绒毛.doc

主题:微绒毛 + 关注 ≡ 收起全部文章 4-3 细胞表面的分化   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如:膜骨架、鞭毛和纤毛、微绒毛及细胞的变形足等等,分别与细胞形态的维持、细胞运动、细胞的物质交换等功能有关。   一、细胞外被   动物细胞表面存在着一层富含糖类物质的结构,称为细胞外被(cell coat)或糖萼(glycocalyx)。用重金属染料如:钌红染色后,在电镜下可显示厚约10~20nm的结构,边界不甚明确。细胞外被是由构成质膜的糖蛋白和糖脂伸出的寡糖链组成的,实质上是质膜结构的一部分(图4-18)。 图4-18 糖链构成的细胞外被   细胞外被的作用有:   1、保护作用:细胞外被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去掉细胞外被,并不会直接损伤质膜。   2、细胞识别:细胞识别与构成细胞外被的寡糖链密切相关。寡糖链由质膜糖蛋白和糖脂伸出,每种细胞寡糖链的单糖残基具有一定的排列顺序,编成了细胞表面的密码,它是细胞的”指纹”,为细胞的识别形成了分子基础。同时细胞表面尚有寡糖的专一受体,对具有一定序列的寡糖链具有识别作用。因此,细胞识别实质上是分子识别。Townes和Holtfreter(1955)把两栖类动物的原肠胚3个胚层的细胞分散后,混合培养,结果3个胚层的细胞均自行分类聚集,分别参加其来源胚层的组建。如果将鸡胚细胞和小鼠胚细胞分散后相混培养,各种细胞仍按来源组织分别聚集,但相聚细胞只具有组织的专一性,而没有物种的分辨能力。   3、决定血型:血型实质上是不同的红细胞表面抗原,人有20几种血型,最基本的血型是AB0血型。红细胞质膜上的糖鞘脂是AB0血型系统的血型抗原,血型免疫活性特异性的分子基础是糖链的糖基组成。A、B、O三种血型抗原的糖链结构基本相同,只是糖链末端的糖基有所不同。A型血的糖链末端为N-乙酰半乳糖;B型血为半乳糖;AB型两种糖基都有,O型血则缺少这两种糖基。   二、膜骨架   膜骨架指质膜下与膜蛋白相连的由纤维蛋白组成的网架结构( meshwork),它参与维持质膜的形状并协助质膜完成多种生理功能。膜骨架位于细胞质膜下约0.2μm厚的溶胶层。   成熟的动物血红细胞没有细胞核、细胞器和内膜系统,是研究膜骨架的理想材料。红细胞经低渗处理,细胞破裂释放出内容物,留下一个保持原形的空壳,称为血影(ghost, 图4-19)。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血影蛋白主要成分包括:血影蛋白(spectrin)、锚蛋白(ankyrin)、带4.2蛋白(band 4.2)、带4.1蛋白(band 4.1)、短肌动蛋白(short actin)和血型糖蛋白(glycophorin)。血影蛋白和肌动蛋白是外周蛋白,去除后血影的形状变得不规则,膜蛋白的流动性增强。血型糖蛋白和带3蛋白为整合蛋白,经TritonX-100处理,此二带消失但血影仍维持原来的形状。   血影蛋白:由结构相似的α链、β链组成一个异二聚体,两个二聚体头与头相接连形成一四聚体。   锚蛋白(ankyrin):与血影蛋白和带3蛋白的胞质部相连,将血影蛋白网络连接到质膜上。   带三蛋白:是阴离子载体,通过交换Cl-,使HCO-3进入红细胞。为二聚体。每个单体含929个氨基酸,穿膜12次。   血型糖蛋白:单次穿膜糖蛋白,约有131个氨基酸, N端在膜外侧,结合16条寡糖链;C-端在胞质面,链较短,与带4.1蛋白相连。血型糖蛋白与MN血型有关,其功能尚不明确。   血影蛋白四聚体游离端与短肌动蛋白纤维(约13~15单体)相连,形成血影蛋白网络。并通过带4.1蛋白与血型糖蛋白连结,通过锚蛋白与带3蛋白相连。这一骨架系统赋与了红细胞质膜的刚性与韧性,得以几百万次地通过比它直径还小的微血管、动脉、静脉。至于红细胞的双凹型可能还与肌球蛋白的作用有关。 图4-19 红细胞膜骨架的网络结构   三、质膜的特化结构   质膜常带有许多特化的附属结构。如:微绒毛、褶皱、纤毛、鞭毛等等,这些特化结构在细胞执行特定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其结构细微,多数只能在电镜下观察到。   (一)微绒毛   微绒毛(microvilli, 图4-20)是细胞表面伸出的细长指状突起,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表面。微绒毛直径约为0.1μm。长度则因细胞种类和生理状况不同而有所不同。小肠上皮细胞刷状缘中的微绒毛,长度约为0.6~0.8μm。微绒毛的内芯由肌动蛋白丝束组成,肌动蛋白丝之间由许多微绒毛蛋白(villin)和丝束蛋白(fimbrin)组成的横桥相连。微绒毛侧面质膜有侧臂与肌动蛋白丝束相连,从而将肌动蛋白丝束固定。   微绒毛的存在扩大了细胞的表面积,有利于细胞同外环境的物质交换。如小肠上的微绒毛,使细胞的表面积扩大了30倍,大大有利于大量吸收营养物质。不论微绒毛的长度还是数量,都与细胞的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sgtsh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