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觉过敏C.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痛觉过敏C.ppt

* 4. 交感神经在痛觉过敏中的作用 急性神经损伤引起脊髓背角LTP 在刺激电极的外周端切断坐骨神经引起LTP 2.钳夹坐骨神经引起的LTP可被切断神经 进一步增强 3. 强直电刺激引起的LTP可被切断神经 进一步增强 脊髓背角LTP是如何表达和维持的? 1.LTP的诱导和早期维持与Ca2+/钙调素依赖性 蛋白激酶有关。 2.晚期LTP的维持需要新的蛋白质合成 * 疼痛的中枢和外周机制 生理学及神经生物学教研室 许继田 教授 生理性疼痛: 特点是阈值高、持续时间短,属 于机体的防御反应。 病理性疼痛:又称临床疼痛伴有损伤、炎症等病 理变化,其特点是痛阈低、对痛刺激异常敏感和 伴有自发性疼痛。 Good pain:生理性疼痛和持续较短的病理性疼 痛,一般组织修复后痛觉过敏消失。 Bad pain:伤口愈合数月乃至数年后疼痛仍然持 续,如幻肢痛等,对机体无任何益处。 痛觉过敏是病理性疼痛的主要特征。目前认为其形成机制是中枢和外周的敏感化。 中枢敏感化 痛阈下降 痛刺激 痛觉过敏 (allodynia) 外周敏感化 反应增强 (hyperalgesia) 原发性痛觉过敏:过敏现象发生在损伤部位。 继发性痛觉过敏:过敏现象发生在损伤以外的部位。 痛觉过敏的外周机制 1. 痛觉感受器敏感化 2.神经损伤引起的异位冲动(ectopic (impulse) 异位冲动主要产生于神经瘤和背根神经节神经元。 3.在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异位冲动来自于支配肌肉的A纤维。放电的频率和方式与神经损伤的程度有关。 二、痛觉过敏的中枢机制 1883年Sturge就曾提出”Peripheral injury triggers a change in the excitability of the CNS so that normal inputs evoked exaggerated responses leading to pain hypersensitivity”. 有关中枢敏感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脊髓背角。大量的研究证明,脊髓背角神经元对特定的传入冲动的反应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有明显的可塑性。 脊髓背角的四种功能状态 正常状态:强刺激兴奋Aδ/C纤维,其末梢释放SP和Glu激活背角神经元上的AMPA和NK1受体,引起痛觉。 压抑状态:下行抑制系统处于兴奋状态,通过突触前抑制和突触后抑制,抑制背角神经元的活动,使强刺激不引起疼痛。 过敏状态:突触前膜释放递质增多,突触后膜受体的敏感性增高,强、弱刺激均能引起痛觉。 背角的结构重组:主要发生在神经损伤后。 (二)脊髓背角突触传递的可塑性变化 1.C-纤维诱发电位的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 LTP) C纤维诱发电位的特征:高阈值;长潜伏期;受到上位中枢的强烈抑制。 C纤维诱发电位LTP的诱导:1-100Hz的刺激均可引起LTP,但以100Hz的刺激效率最高。 阻断NMDA、NK1或NK2受体可防治LTP的产生 C-纤维诱发电位的长时程压抑(long-term depression, LTD) 兴奋Aδ传入纤维引起C-纤维诱发电位的LTD,翻转LTP。 在脊动物,兴奋Aδ传入纤维引起LTP。 下行抑制系统的功能状态决定突触传递可塑性的方向。 三、生理性痛 体表痛 1.皮肤痛的性质:快痛和慢痛 2.痛觉感受器与传导通路的特点 内源性致痛物质(组胺、缓激肽、 K+、5-HT、PG等)→痛觉感受器 (游离神经末梢) ●传入纤维:Aδ类纤维---传导快痛 C类纤维---传导慢痛 痛觉过敏 初级痛觉过敏 次级痛觉过敏 (二)深部痛 特点: 定位不明确,常伴有痛反应.可反射性引起邻近骨骼肌收缩、缺血而加剧疼痛。 (三)内脏痛与牵涉痛 内脏痛的特点 缓慢、持续、定位不清、常伴有痛反应 对机械牵拉、缺血、痉挛和炎症等敏感,对刺激分辨力差 往往伴有牵涉痛 牵涉痛的可能机制 易化学说 会聚学说 (四)痛觉的调制 脊髓对痛觉的调制 闸门学说 脑干下行性痛觉调制系统 中脑中央灰质、间脑室周灰质→延髓中缝核群及腹内侧网状结构→脊髓后角胶质区ENK能中间神经元→突触前抑制痛觉传入纤维或突触后抑制第二级传入神经元

文档评论(0)

gsgtsh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